第十四章 秦皇起始篇我的未來不是夢(4)(第2/5頁)

自從商鞅變法之後,秦國各方面都得到快速的發展,這和秦國的人才引入機制有很大關系,始皇帝一葉障目,驅逐外國投資者和技術移民,說明他對問題的思考太過簡單。如果這條法令真的被實施,嚴重的人才流失,將給秦國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害。幸運的是上天給他派來了李斯,阻止了逐客令的實施。

自公元前247年起,戰敗的聯軍再也沒能組織起合縱隊伍,合縱抗秦的故事也再沒上演。而此時的秦國,也需要及時調整戰略,不動聲色休養生息,所以暫時沒有去找列國的麻煩。從小便才華橫溢的嬴政親政後,如何有效整合六國成了秦國朝堂經久不息的話題,而提出有效策略的人正是李斯。

李斯,楚國人,家境貧寒,座右銘:知識改變命運,主要經歷:由於父母官的推薦,剛畢業不久,年紀輕輕就被舉薦成為一個倉庫保管員,後應聘秦國,最高職位丞相。特點:潔身自好,在做倉庫保管員時,從不倒賣倉庫的糧食。

李斯是一個善於觀察生活的人,在做倉庫保管員時他發現,廁所裏的老鼠和糧倉裏的老鼠貧富差距很大,生活質量差別甚遠,通過研究,李斯認為生存的環境決定了生活的質量,把這個科研成果適用到了人的身上,李斯認為:一個人有沒有出息,完全在於能不能找到一個優越的環境。

一心尋找實現人生價值的廣闊天地的李斯,不顧單位領導的挽留,離家出走,拜聞名天下的大學問家荀卿為師,學習法家思想,具體說就是帝王之術。在異國求學期間,他苦心鉆研學業有成,並結識了韓非等一大批知識界精英。

李斯求學有成後,根據他善於分析國際形勢的專業特長,出於職業前景的考慮,他沒有選擇回國效力,而是決定到秦國去打拼事業,因為他知道除了秦國,他最終都會步回生活的老路,不可能得到任何國家的重用。雖然李斯選擇會遭受許多人對他缺乏國家榮譽感的譴責,但他不後悔。

李斯選擇了去秦國效力,歷史也選擇了李斯。此時的秦國,經歷了很多年的機構改革,已經形成了重用草根精英人才的優秀傳統,秦國一直在進行領土擴張的長遠戰略規劃,國家各方面的建設都需要人才,最重要的是,秦國有著一統天下唯我獨尊的野心,這正好跟李斯向往的人生軌跡重合。

公元前247年是李斯難忘的一年,就在這一年他找到了在秦國的第一份工作——呂不韋的門客。李斯認為常在領導家活動,能被大領導始皇帝發現的機會肯定要多一些。然而現實情況讓李斯很寒心,每天像李斯這樣去投靠呂不韋的人,有如過江之鯉,數不勝數。呂不韋聽說李斯前來投奔,根本沒當回事。

李斯應該是個優秀的廣告策劃師,當看到呂不韋把他當成一般門客時,他及時打出了師傅荀卿這張名片,果然聽說李斯師從大學問家荀卿時,呂不韋激動得鞋都穿反了,出門親自相迎,並安排李斯做了《呂氏春秋》的總編輯,實地考察這個叫李斯的小夥子的文學功底和意識形態。

李斯沒有辜負呂不韋的期望,在做《呂氏春秋》總編輯工作時,把編寫工作進行得有聲有色,深得呂不韋的贊賞。按照常規,工作努力應該受到領導的獎賞才對,可《呂氏春秋》的成功編纂不但沒有讓李斯事業飛黃騰達,反而招來了一場大禍,原因就是他的主人呂不韋先生徹底垮台。

呂不韋倒台,樹倒猢猻散,呂不韋的門客紛紛四散奔逃,李斯被當作同黨嫌疑列入被清理行列,後雖經查實無罪釋放,但要倒黴喝涼水都會塞牙縫,秦國又發覺了鄭國的間諜行為,始皇帝對秦國境內的客卿,下達了驅逐令,李斯又被列入被逐的行列,李斯的多年努力眼看就要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斯很郁悶,鄭國向秦國派出間諜,你找鄭國麻煩就是了,為什麽端掉六國客卿的飯碗?憤怒之下他冒著被殺頭的危險,寫出了《諫逐客書》,向始皇帝示威抗議。在這篇《諫逐客書》中李斯用秦國先祖的成功經驗質問始皇帝驅逐客卿行為,並提醒始皇帝驅逐客卿其實是削弱自己壯大敵人的愚蠢行徑。

李斯冒險向始皇帝上書的這篇《諫逐客書》,充分說明了他不但是個合格的文學家,而且是個成功的心理學家。在這篇《諫逐客書》中他準確地把握了始皇帝渴望統一天下的心理,通過自己的精彩演繹,成功打動始皇帝,成為千古名諫。始皇帝在這場政治事件中表現出的博大胸懷,也說明秦國統一天下是大勢所趨。

天生大才必不凡,或許嬴政就是天生做君主的材料,在他十三歲繼承秦王位後,同齡的孩子還在父母的懷著撒嬌,他就已經知道如何才能盡情利用大臣的智慧。所以當李斯寫的《諫逐客書》交給嬴政時,嬴政被李斯的分析震撼了,他當機立斷利用手裏有私權的機會,立即決定改變排斥客卿的政策,撤除逐客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