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秦皇起始篇我的未來不是夢(3)

春申君組織了五國攻秦,秦國向楚國報復那是早晚的事,楚考烈王痛罵春申君之後,出於國家安全考慮,不得不又和春申君商量起應對秦國報復的措施。打仗春申君能力不行,也沒那個膽量,但說到如何抵禦秦國的進攻,春申君卻是有辦法的,他靈光一現,給楚考烈王想出了後世聞名的鴕鳥戰術——遷都。

面對秦國即將到來的進攻,春申君向楚考烈王提出了遷都,雖然他這種提法有貪生怕死的嫌疑,但有一點他說的不錯,也很實用,一旦楚國把首都遷到大後方,秦國想要滅亡楚國,就必須首先考慮自己兜裏的鈔票有多少,因為楚國的大後方距離秦國較遠,秦國士兵不是超人,想打仗必須有充足的後期保障才行。

在楚國的歷史上,早就有為躲避秦國攻打而遷都的傳統,當時定都钜陽就是因為在公元前279年,白起率兵攻打楚國,由於楚國國內都是無險可守的大平原,秦國軍隊一入楚國就打得楚軍落花流水,作為當事人的春申君至今想起白起都渾身打哆嗦,白起率軍回秦後,楚國為避免首都再遭戰火,主動遷都钜陽。

楚國在戰國時期曾先後兩次遷都,由於原首都名為郢城,為了照顧面子,每次都掩耳盜鈴式地把新首都更名為郢城,因此楚國出現過三個郢城。

公元前240年,這一年對蒙驁來講是有著歷史意義的,就在這一年他光榮去了陰曹地府,再也沒有買到返程票,秦國人很悲傷,然而其他六國卻高興得像過年一樣放起了鞭炮,這種待遇也只有白起死的時候才享受過。

戰國時期是一個崇尚改革的時代,各國都在忙著改革,但真正成功的只有秦國的商鞅變法。在商鞅的折騰下,秦國在政治、社會、經濟、軍事等方面都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秦國在法家理論指導下,國家的弊病得以清除,綜合國力得到提升,用人機制變得靈活,蒙驁就是商鞅變法的直接受益者。

在各國都停留在貴族當政的幼稚階段時,秦國發起了人才選秀活動,不管你是誰,階級出身如何,只要有能力秦國就重用,尤其秦國特別迷信洋專家,招聘廣告貼到了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這些才能出眾但出身低微的外國人,通過人才交流的方式來到秦國,為秦國發展奉獻了畢生力量,典型的有範雎、蒙驁,等等。

反觀戰國其他國家,話語權都掌握在如四公子之流手中,這些人心中裝著他自己,他們任人唯親,拉幫結派,上欺君主,下毀人才,在政治上善於權謀之道,在治理國家方面卻一竅不通,在政策的制定中只考慮家族利益而置國家利益於不顧,把國家搞得一片狼藉,典型人物代表:楚國春申君。

秦國是一個崇尚自然的國度,出於萬物皆自然,有法天下行的哲學考慮,他們在國內推行法家思想治天下,有力推動了秦國的發展。他們首先摒棄啃老族,然後對官員實行績效考核,庸者下能者上,並制定了嚴酷的法律條文,對犯罪分子堅決予以打擊和懲處。

秦國在國內堅決執行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並制定了割鼻、斷足、腰斬等用刑辦法,給秦國上下帶來了一片清平之象。對比其他六國,王國上下被權貴搞得烏煙瘴氣,這些人滿口仁義道德,卻一肚子男盜女娼,以德治國而當權者卻肆意地踐踏道德底線,衰落是必然結局。

秦國在軍隊內部也進行了當時最先進的軍事體制改革,商鞅首創軍功授爵制度,只要你能立志從軍,就能衣食無憂,只要立下戰功,就能加官晉爵。為了提高戰鬥力,秦軍規定,衡量士兵功績的唯一標準就是敵人的頭顱,只要你砍得多,國家就給你官做,而且如果你光榮犧牲,兒子從軍後還可以繼承官位。

秦軍在戰國戰場上是典型的恐怖分子,不但作戰不要命,而且見人就砍頭,這也難怪,敵人的腦袋是士兵換取權勢、地位、金錢、美女的砝碼,再說軍功還可以傳給兒子,敵軍頭顱改變命運是秦軍的座右銘,當兵成了秦國兒郎最熱門的職業,在這種現實的功利思想鼓舞下,秦國開始了獨霸天下的征途。

公元前239年,秦國首都鹹陽發生兩件大事:第一件事,呂不韋出書了,而且還帶著新書《呂氏春秋》四處宣揚,引起極大轟動。第二件事,嬴政年滿二十歲,按照法律規定,可以親自裁決秦國軍政大事了,可是他連續兩次的親政申請,都被呂不韋的內閣委員會否決,就連他的母親太後趙姬都投了反對票。

對於呂不韋的出書問題,嬴政開始是很支持的,畢竟呂不韋對嬴政爺倆立下大功,他想冒充文化人就去唄!可嬴政親自讀完《呂氏春秋》後卻敏銳地發現,呂不韋出書的目的不是那麽單純,他在這本書中鼓吹君臣分權制,提出君主集權會導致獨裁統治,只有君主放權於大臣,才能實現國家大治,嬴政生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