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秦皇起始篇我的未來不是夢(3)(第4/4頁)

始皇帝下達命令,攻克王宮生擒嫪毐,這些勤王的部隊,為了在始皇帝面前混個好印象,都非常賣力,尤其是王翦,使用了各種高科技手段攻城,又一次在始皇帝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象,這也奠定了王翦今後在秦國的地位。嫪毐的雜牌軍在正規軍面前不堪一擊,很快敗退,然而嫪毐卻在死士的保護下,順利逃跑。

逃出王宮包圍的嫪毐在鹹陽城內開始和始皇帝的正規軍玩起了巷戰,這樣的局面是始皇帝和呂不韋都沒預料到的,這麽一鬧可害苦了鹹陽城內的老百姓,嫪毐的雜牌軍不斷地在城裏制造恐慌,並做出殺人、放火、搶劫的勾當,鹹陽社會秩序大亂。在混亂的局面下,嫪毐幸運地逃出了鹹陽城。

平息了嫪毐的謀反之後,呂不韋和始皇帝開始了安撫百姓、清剿余黨的工作。始皇帝下令所有戰亂損失由國家埋單,並親自到群眾中走訪,體察民情。但在對待嫪毐余黨的問題上,始皇帝就沒有那麽溫柔了,嫪毐被株連九族,造反派的中堅力量全部被殺掉,謀反中被俘的士兵發配邊疆。

嫪毐雖然在謀反中成功逃跑,但始皇帝沒忘了他,秦國向世界各地發出追捕嫪毐的A級通緝令,生擒者賞金五十萬,嫪毐的腦袋這麽值錢,嫪毐想活下去就非常困難了,很快他被見錢眼開的手下送回了鹹陽。始皇帝恨嫪毐入骨,在對嫪毐的用刑方面,實行了六馬分屍。

嫪毐的叛亂終歸是一場鬧劇,隨著嫪毐的死亡,這場鬧劇終於塵埃落定。在打擊嫪毐叛亂的過程中,激烈的戰鬥沒有讓始皇帝感到壓力,但是他的心情卻仍舊放松不起來,畢竟這件事因老媽趙太後而起,由於經歷的原因嬴政向來對老媽言聽計從,但她現在的所作所為讓他無法承受,他在思索如何處理自己的母親。

嫪毐謀反被鏟除後,最傷心的人就是趙太後了。在這場兒子親政以來遇到的第一場政治危機中,趙太後承受了巨大壓力才得以保持中立,現在兒子戰勝了情郎,現實不得不讓趙太後冷靜地反思自己和嫪毐的荒唐人生,這些讓她感到後悔和羞恥,她現在對權力地位已經不再奢望,只想靜靜地淡出人們的視線。

始皇帝為了報復母親的出軌行為,他把嫪毐和趙太後的孩子裝在麻袋裏,當著趙姬的面把他們活活地用棍子打死。極度的憤怒帶來人格的扭曲和心理的變態,嬴政覺得這樣還不能發泄自己內心的郁悶,為了更好地傷母親的心,做完這一切後,始皇帝把趙太後發配雍城。

在始皇帝的成長經歷中,母親趙姬是他最信賴的人,嫪毐謀反事件讓始皇帝傷透了心,從此他從一個溫和的少年變成了暴力傾向嚴重的君主。把母親驅逐出鹹陽後,盛怒之下,接連殺掉二十七個對他逐母的行為進行勸諫的大臣,並拋屍荒野,最後在第二十八個人茅焦的勸說下,他才終止這場血腥事件,安葬大臣。

在談判專家茅焦的努力勸說下,始皇帝停止了血腥的屠殺,趙太後也被接回了鹹陽。在這次血腥事件中,既可以看到始皇帝兇殘的一面,但還能感受到當時的秦朝官員的盡職負責、冒死勸諫的大無畏精神,應該說始皇帝能在後來統一天下,跟秦國的這種清明的政治風氣也有很大的關系。

在平定嫪毐的行動中,呂不韋又為秦國立下大功,沒有他的通力協作,始皇帝不可能這麽快親政,更不可能這麽利索地處理這次謀反事件。然而呂不韋雖然在關鍵時刻拉了始皇帝一把,但始皇帝卻從嫪毐事件中看到了呂不韋的可怕之處,嫪毐尚且這麽難對付,在秦國經營多年的呂不韋一旦謀反定會更恐怖。

在追查嫪毐同黨的過程中,呂不韋和趙太後的不正當男女關系也被人檢舉揭發,始皇帝徹底對呂不韋動了殺機。公元前237年,始皇帝簽署命令,說呂不韋同嫪毐謀反有串通嫌疑,論罪當斬,但考慮到呂不韋年齡大,又對秦國有過大功,又和始皇帝是親戚關系,特別法外開恩,免去死罪,讓他回到封邑洛陽去養老。

始皇帝把呂不韋發配到了洛陽養老,本意是把他驅逐出權力的中心,這樣就不會對始皇帝的領導地位構成威脅了。考慮到呂不韋對秦國的特殊貢獻,並沒有要了呂不韋的命,但始皇帝還是太年青,經驗不夠老練,或者說始皇帝除惡沒能務盡,他給呂不韋留了條活路,這讓他看到了呂不韋在秦國真正的能量和影響力。

呂不韋撤職消息傳開後,各級官員都爭著去慰問呂不韋,言談中表態將來會支持呂不韋重掌朝政。由於老百姓知情權的缺失,茶余飯後紛紛指責始皇帝忘恩負義,為呂不韋失勢打抱不平。呂不韋臨走時萬人空巷送別,到了洛陽後,國家大事大臣都是請教呂不韋後再上報始皇帝,大臣們也紛紛上書要求呂不韋返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