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秦皇起始篇我的未來不是夢(1)(第4/5頁)

秦國從沒怕過誰,聽到魏國信陵君組織攻秦的消息,秦國也組織起了以蒙驁為主帥,王龁為副帥的豪華陣容,迎擊五國聯軍。或許是蒙驁在軍事方面太強勢了,面臨被攻打應該防守才對,可他根本沒有防守的概念,出乎意料地安排攻打郟州和華州,準備打入敵人後方,迫使五國聯軍回兵救援。

蒙驁這種以攻為守的戰術思想,和兵法中“前後攻之,彼首尾不可兼顧”暗合,非常高明,但對手信陵君也是專家級統帥,在分析了蒙驁的戰術後,他派魏、楚兩國的部隊築起連營,打著信陵君的幌子,與郟州的蒙驁對峙但絕不出戰,自己卻率領趙、燕、韓三國兵力日夜兼程趕往500裏外的華州,與王龁決戰。

信陵君派遣魏、楚兩國部隊在郟州成功佯攻蒙驁,自己卻率領大軍趕到了華州攻打王龁的部隊,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目前的戰略重點就是怎麽消滅王龁。信陵君認定秦軍部隊遠離國境作戰,糧草是秦軍的短板,如果能在秦軍的糧草上做文章,吸引秦軍出動,肯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信陵君的安排下,趙國大將龐煖率軍招搖過市,去渭河口幹打劫秦軍糧草的勾當,然後信陵君又暗中命令韓、燕兩國軍隊埋伏在少華山的森林中,伺機攻打前來救援的秦國軍隊。老江湖王龁也感覺到了信陵君的安排有詐,但考慮到糧草也不能不救,他就率領一半秦軍去馳援運糧部隊,結果秦軍大敗而潰。

秦軍副帥王龁率一半秦軍搶救糧草時被信陵君的伏軍擊敗,糧草也被信陵君搶走,剩下的一半秦軍整天空著肚子作戰,基本沒有戰鬥力了。華州的王龁軍隊已經威脅不到信陵君了,信陵君和眾人商議之後率軍趕赴郟州,跟在郟州佯攻的魏、趙兩國軍隊會合,集中力量和蒙驁決戰。

攻擊郟州的秦軍統帥蒙驁很迷惑,自己主動攻擊,對手面對強敵入侵卻無動於衷,只是和他搞非暴力不合作對抗,堅守不出。過了很長時間他才恍然大悟,中信陵君的計了,對峙的敵軍可能只是幌子,而五國聯軍的主力應該在華州,蒙驁立即決定留下老弱殘兵守營,自己率精銳部隊支援王龁。

蒙驁去華州支援部下王龁,結果在路上和擊敗王龁後去郟州會師的信陵君碰面,兩軍見面,分外眼紅,兩幫人馬當即展開了近身肉搏戰。信陵君的部隊剛剛取得華州大捷,士氣高漲,相比之下秦軍則突遇變故,迷糊中倉促迎戰,最終秦軍又大敗。蒙驁本想收拾殘兵敗將,回營地休整,卻不料大本營也被聯軍給抄了。

秦國名將蒙驁在以信陵君為首的五國聯軍的攻擊下,率軍潰逃,連老窩都被信陵君給抄了,可謂損失慘重。面對慘敗的局面,蒙驁無可奈何之下率軍逃回函谷關,五國聯軍徹底取得了勝利。雖然從歷史的角度看,五國聯軍的勝利其實是對秦國統一天下這一歷史進程的阻礙,但戰爭勝利的事實是誰也改變不了的。

列國聯合抗秦成果都不是特別顯著,然而這次信陵君組織的聯軍卻創造了奇跡,獲得了精彩瞬間。雖然聯軍到達蕞邑時,也遭到了秦軍全民皆兵式的抵抗,不過,這並不影響整個戰爭大局的勝敗,此次聯軍勝利不僅從軍事上打擊了秦軍的恐怖軍事行動,而且在心理上使列國認識到,秦軍原來也是可以戰勝的。

五國聯軍抗秦勝利,信陵君作為組織者和領導者,功不可沒,他作為四君子之一,在人們心目中一直是仁義厚道的標杆人物。這次抗秦戰爭他表現出的出色的戰鬥指揮才能,也讓人們佩服。可惜的是,歷史對信陵君是非常不公正的,他雖然對魏國高功居偉,但最後在魏國卻沒撈到好。

戰場上的失利讓秦國改變了戰術,深通金錢魔力的呂不韋在信陵君回國後,派人花重金找到了晉鄙的門客,門客們本身就是依附於高官生存,信陵君派朱亥砸了晉鄙的腦袋,等於讓晉鄙家門客下崗。踢飯碗之仇豈能不報,在這群門客的運轉下,呂不韋成功誣陷信陵君有野心,信陵君急流勇退,從此縱情歡場度余生。

歷盡磨難的嬴子楚本以為當上了秦國國君就可以為所欲為,大展身手,沒想到自己親手發動的這一連串的戰爭這麽不順利,或許是年青時的遭遇讓他早已心疲神怠,在得知戰爭的慘敗之後就病倒了,很快在他繼位三年周年之後去世,十三歲的兒子嬴政登上了歷史舞台,從此改變中國命運和歷史的重要人物正式出場。

秦莊襄王去世後,根據父死子承的繼位原則,十三歲的嬴政成功當選為秦國國君,作為秦國分公司最後一任諸侯王,他肩負著國家和各民族統一的歷史重任。

呂不韋這些年一直處在極度興奮之中,作為秦國狂熱的熱愛者,他親手把秦莊襄王推向秦王寶座,成功締造君王的成績令他有著無比的滿足感。莊襄王去世,呂不韋又成了大秦國的宰相兼秦王的“仲父”。政治上的成功,商場上的得意,讓呂不韋成了秦國乃至整個戰國時期最有權勢和富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