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秦皇起始篇我的未來不是夢(1)(第2/5頁)

一個人在極度的膨脹中很難對自己有一個準確的認知,秦莊襄王登基後認為老子天下第一,能力超強,從而產生盲目的自信。在偶像秦昭襄王豐功偉績的激勵下,他很想效仿他的爺爺,通過戰爭取得秦昭襄王那樣的成就,他哪裏知道成功者是不能完全復制的,如果強行模仿成功者,那下場會很慘的。

在秦昭襄王五十二年的時候,周赧王經過一場鬧劇後向秦國投降,周王朝宣告滅亡。秦昭襄王很夠意思,不僅沒有殺周赧王,而且還封他為周公。然而當時由於種種原因,周王朝仍留下了由東周君率領的殘余勢力,就是這股殘余勢力導致了周朝徹徹底底的滅亡。

或許是周王朝的確氣數已盡,他的子孫可能都有些不自量力,當年的周赧王不自量力,號召根本不聽他的號令的下屬們討伐秦國,結果導致債台高築,一敗塗地。如今的東周君可能是太想實現自我價值了,閑來無事之際,又號召諸侯們聯合抗秦,這正好為秦莊襄王子楚提供了大動幹戈的借口。

拋開軍事實力不說,從軍事戰略眼光來看,周天子後裔東周君軍事理論基礎還是不錯的,應該和當年的趙括有一拼。他不愧是大周王朝的王子王孫,政治上眼光很敏銳,鬥爭中經驗很豐富,秦孝文王剛剛去世,秦國主要精力放在了新老政權平穩過渡上面,在這個特殊時期,政局肯定不穩,這為成功軍事打擊秦國提供了方便。

趙國的趙括因為紙上談兵導致了長平之敗,東周君也因讀死書犯了教條主義的錯誤,在攻擊秦國問題上沒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別說秦國僅僅是新君更替,就是秦國國內正在搞分裂,有哪個國家敢輕言滅秦呢?為了平息周王朝的最後一場鬧劇,呂不韋自願改行做了將軍,親自率軍把周王朝送上西天,打贏了嬴子楚上任以來的第一場勝仗。

成為秦莊襄王後,嬴子楚本身就盲目自信,把自己列為超人一族,這場“東周殘余勢力剿滅戰”之後,他對自己的軍事才能深得爺爺的遺傳更是深信不疑。的確,這場殲滅東周君的戰役勝利來得非常輕松,給秦莊襄王制造了一統天下不費吹灰之力的錯覺。於是秦國在這個整日大腦膨脹的君主領導下,開始了四處征戰的生涯。

戰爭給普通百姓帶來了災難,但對有些人甚至他的整個家族帶來了輝煌。秦莊襄王窮兵黷武的政策,成就了一個姓蒙的家族。可以不客氣地說,在秦國一統天下的過程中,蒙氏家族立下了無人能及的功勞,書寫了絢麗的篇章,如果沒有蒙氏家族的出現,中國的秦朝歷史或許會改變甚至是重新書寫。

在秦國蒙氏家族中,蒙驁是家族的創始人。蒙驁是齊國人,秦昭襄王在位的時候,有能力的人都到國外發展,他也順應潮流,來到了當時的超級大國秦國,碰運氣找機會實現自己的夢想。史書中關於蒙驁的記載很多,但清一色都是記載他如何打仗。不僅他本人強悍,他的兒子蒙武、孫子蒙恬三代人都成為了秦國的名將。

秦漂蒙驁是個很有能力的軍事人才,就是因為他對自己能力的自信,他才敢到秦國這樣有野心的超級大國發展。人生是讓人難以琢磨的,蒙驁在秦昭襄王時來秦,卻直到秦莊襄王繼位,才獲得展示自己的機會,從此走向成功之路,而且一發不可收拾,連續祖孫三代都顯示出了超凡的軍事能力。

蒙驁在秦國掘到的第一桶金就是在公元前249年,蒙驁在秦國首次亮相,率領秦軍攻打韓國。對於這場戰爭,歷史上說得很少,不是不值得說,而是沒啥好說的,這場戰爭完全是一邊倒的形勢,蒙驁輕松得到韓國的成臯和滎陽,秦國在沒有合法轉讓手續的情況下,完全不顧及韓國的感受,在這裏設置了三川郡。

秦國不顧國際道義,在蒙驁攻打韓國之後,強行在韓國疆域設了三川郡,三川郡的設立對秦國有很重要的軍事和政治意義,秦國的勢力範圍輕松達到了魏國的首都大梁,為武力滅亡魏國提供了條件,其他戰國各國,也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脅。當然三川郡的設立也讓蒙驁名揚六國,成了軍事明星一族。

蒙驁在韓國的勝利,使秦國的勢力範圍入侵到了中原各國的腹地,給其他六國帶來了極大的恐懼,當然此時最緊張和沒有面子的人就是魏安釐王,也難怪魏安釐王心理防線崩潰,他站在自己的家門口往外一探頭,看到的不是大魏遼闊無垠的沃土,而是秦國帶有恐怖主義成分的軍隊,悲哀呀!

兩次戰爭的勝利,滿足了秦莊襄王的虛榮心,但卻遠遠不能滿足他不斷膨脹的欲望,面對勝利,他及時調整自己的心理預期,不斷強調戰爭是一種強有力的手段,他要用戰爭吹響掃蕩天下的號角,終極目標為徹底摧毀其他六國的軍事力量,把秦國的國歌唱響在戰國的每一個地方,把秦國的國旗插遍世界的每一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