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秦國發展篇生逢亂世,身不由己(2)(第4/4頁)

齊國看到六國聯軍分贓之後解散回國了,長出了一口氣,總算是躲過這一劫了。齊國高興得太早了,聯軍雖然解散了,但由於聯軍中的燕國沒有撤兵,這次六國行動,由燕國的名將樂毅做總司令,作為那個時代的久負盛名的將軍,樂毅有著對戰局、時事敏銳的洞察力,由於樂毅的堅持,齊國最終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

燕國名將樂毅在六國聯軍伐齊之後,沒有隨其他國家退兵,而是上書燕王,建議燕國痛打落水狗,繼續對齊國進行打擊。樂毅知道,六國伐齊只是打擊了齊國的有生力量,但齊國的家底還很深厚,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如果不鞏固戰果,乘勝追擊,等到齊國喘口氣之後,肯定會對參戰各國做出難以預料的報復。

樂毅不愧為軍事方面的專家,齊國新敗之後,他前瞻性地認為要想避免齊國戰後瘋狂的報復,應該一鼓作氣擴大戰果,盡可能地攻占齊國,最不濟也要把齊國兩條腿打殘廢,讓它永遠站不起來。樂毅的老板燕王和他不謀而合,也認為這是燕國崛起的大好良機,就下令樂毅全權做主,乘勝徹底擊垮齊國的有生力量。

燕王和樂毅都認為應該繼續打擊齊軍,於是在其他五國退兵之後,樂毅率領燕軍,一舉拿下齊國的70多座城池,打到了齊國的首都臨淄,嚇得齊王落荒而逃。最後在多國斡旋和國內政治因素的影響下,樂毅被迫率軍回國。這次燕國單獨攻齊歲沒有完成滅亡齊國的使命,但也徹底動搖了齊國根本,齊國從此一蹶不振。

不管是齊國組織攻秦還是秦國組織攻齊,兩次事件的導火索都是因為秦昭襄王想過把稱帝的癮。人生的第一次往往很難忘,秦昭襄王第一次稱帝所引發的兩次戰國大戰讓他感觸良多,這次稱帝的失敗為他以後的獨霸諸侯事業積累了寶貴經驗,讓他明白了關乎國家興旺、民族富強、國際地位的提升只能靠自己單幹才能實現。

東周王朝的最後一任天子周赧王姬延是個有理想、沒能力的熱血青年,他接替老爸掌管周朝時周王朝已經是夕陽國家,他的地盤只有三四十座城池,治下僅僅3萬多人口。反觀他的名義下屬,隨便挑出來個諸侯國,都比他實力強大。不過周赧王姬延作為理想青年,整日想要恢復周朝以前的威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