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秦國發展篇生逢亂世,身不由己(2)(第2/4頁)

因為稱帝的事秦昭襄王特別鬧心,自己修養好,軍事實力強大,卻始終做整天無所事事的周天子的下屬,有點想法卻又不敢明目張膽地滅掉周王朝,稱帝也只能先從名號上過過癮。哪想到就連這種臭美也僅僅只持續了一個月,就被當時著名的社會活動家蘇秦,以名不正、言不順為由,分化瓦解了齊湣王。

戰國後期的蘇秦可是個家喻戶曉的大明星,知名度非常的高,不過名人都有出名的原因和能力,蘇秦竟然出名到能幹預君王的稱帝事業,這讓人不得不刮目相看。我們好奇地了解蘇秦的歷史,發現非常簡單:蘇秦,男,出身貧農,特長是極盡挑撥之能事。

凡是成就大事業的人,生活中總會有一些奇遇。窮苦出身的蘇秦也有奇遇,就是他的老師鬼谷子,學歷不高的蘇秦偶然間得到了鬼谷子的賞識,他跟隨這一代奇人學習了縱橫捭闔之術。這種縱橫捭闔之術,雖然不能像將軍一樣馳馬沙場,也不能像劍客一樣一劍封喉,但卻能“一怒而天下懼,安居而天下熄”。

蘇秦以優異的成績從恩師鬼谷子創辦的鬼谷子軍事專業學院畢業後,也面臨著嚴峻的就業壓力,為了尋找能施展自己才能的機會,他開始在各地遊蕩,得著機會就露一小手,以便得到某位君王的認可,他先後去了戰國七強中的楚國和秦國,自信地告訴這些國家國王自己能助他們成就大業,結果都被人當眾轟走。

蘇秦的求職之路是坎坷而又屢遭暴力的,蘇秦很納悶,自己雖然是農民出身,但是我有著遠大志向,一直以輔佐君王成就天下事為己任的呀,為什麽都看不上我呢?最後蘇秦自己找到了答案:自己雖然很有才,但帝王心術神鬼難測,每次都說出君王們的心事,就相當於在公眾面前公布他們準備稱霸諸侯,才導致沒人敢用自己。

急於施展才華的蘇秦由於鋒芒畢露,雖是一匹罕見的千裏馬,卻遇不到伯樂。蘇秦一心想做大事,想不到竟面臨著餓肚子的風險,懷才不遇的蘇秦整天用“頭懸梁、錐刺股”來折磨自己。其實蘇秦不必難過,這段艱難的求職之路是他人生中必須經歷的一個過程,很快他就會受到上天的垂青。

蘇秦求職四處碰壁,心理素質不佳的他患上了心理疾病,還好他及時咨詢了醫生,慢慢恢復了正常,可是求職心理發生了改變,他主動降低了門檻,到燕國這個小衙門謀了個差事。蘇秦抱著寧當雞頭不做鳳尾的想法,決心幫助小國抵禦大國的稱霸,從而向世人證明自己的強大。

秦昭襄王和齊湣王相約稱帝的時候,蘇秦正在燕國做著高級公務員,此事發生後蘇秦分析:齊、秦兩國同時稱帝,絕對不能用心有靈犀一點通來解釋,這充分說明兩個大國之間已經達成了某種共識,不管他們如何協商,強強聯合的結果都是會形成超強的壟斷集團,這對其他各國尤其是燕國這樣的小國的良性發展是不利的。

蘇秦看透了秦昭襄王和齊湣王稱帝後對世界格局產生的影響,明白兩強稱帝後一旦結成同盟,燕、韓、楚、魏、趙被瓜分在所難免。權衡利弊之後蘇秦想通過自己的能力,對齊、秦兩國挑撥離間,兩國一旦對立,就必須拉攏中間勢力,那時候弱小的諸侯國不但消除了危險,反而會成為兩大國眼中的搶手貨。

為了天下弱國能頭頂一片湛藍的天空,蘇秦向燕王陳述了自己的觀點,請求領導批準自己出使齊國,挑撥齊、秦兩國關系。在燕王的支持下,蘇秦最終圓滿地完成了勸說齊湣王的任務,實現了給齊、秦兩國之間制造了裂痕的目的,可蘇秦的宣傳讓其他國家徹底了解秦、齊兩國的野心,結果導致了戰國徹底的混戰。

在蘇秦甜言蜜語的勸說下,齊湣王放棄了皇帝的名譽稱號,不過齊湣王卻不是個厚道人,他很有政治想象力,認為可以利用稱帝事件好好打擊一下秦國。齊湣王通過各種渠道宣告稱帝是受了秦國的迫從,自己是追悔莫及,為了替領導周天子打抱不平,他決心現身說法,還原真相,將秦國的狼子野心昭示天下。

齊湣王想在稱帝事件上做文章,就借口為周天子維權,聯合諸侯聲討秦國。但齊湣王還是江湖經驗不豐富,根本沒有意識到他面臨的諸多困難:首先,秦國的實力和齊國相當,一旦搞對抗容易形成兩敗俱傷,其次,各國情況復雜,由於齊國地緣政治的特點,攻秦必須借道別國,這些國家未必對齊國大軍放心。

在齊湣王心目中,借為周天子維權的名義組織成立抗秦聯合國軍,不是以打擊秦國為最終目的,而是要擡高自己和齊國的國際地位,通過號召韓國、趙國、燕國、魏國同時向秦國進攻,從而增強齊國在國際上的話語權。要是真正和秦國開戰,他肯定不幹,因為那只能增強韓、魏、趙三國的勢力,對齊國沒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