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秦起始篇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4)(第3/3頁)

就是這樣一個神奇的國度造就了像呂不韋這樣的商界成功人士。呂不韋是典型的富二代,雖說他家庭比較殷實,但他並不像其他富二代一樣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他有著別人沒有的理想與目標。呂不韋在社會這個大熔爐裏練就了一身本事,深諳逢迎之道,這一切的一切成就了他的成功。

呂不韋在春秋戰國時期戰亂頻繁的現實背景下,生意仍然做得很大,據說他在齊國有壟斷企業鹽礦,在韓國有糧食基地,在魏國有鐵礦,在楚國有森林資源,在趙國有牧場,在燕國有藥材基地。多元化經營模式引領了春秋時期商業模式的潮流。

呂不韋在經濟領域的摸爬滾打,除了財富的積累,也讓他懂得了兩個道理:世上的錢是賺不完的,世上的錢不是誰都能賺的。在這種理論指導下,他的商業團隊嚴格遵守低買高賣的準則,在世界各地看見便宜的東西就買,有出高價的就賣。這條最原始的買賣原則,讓他積累了原始資本。

在當時的大城市中,趙國的都城邯鄲要遠比濮陽還要繁華昌盛。邯鄲城裏的各種商品與風俗習慣引領了當時社會的時尚,從邯鄲城裏走出的男子都是高富帥,而女子都是白富美,甚至有些人覺得連邯鄲人走路的姿勢都非常優美,引來多國人士爭相模仿,結果就出現了“邯鄲學步”的歷史典故。

由於衛國國勢頹靡,呂不韋便轉戰邯鄲、陽翟等地。一天,呂不韋悟到了他人生歷程中的玄機。他興高采烈地沖進家裏問呂父:“在家種地能賺多少錢呢?”呂父答:“十倍的價錢。”呂不韋又問:“做生意呢?”呂父答:“百十來倍。”呂不韋再次問道:“那如果我挺起一個國王呢?”呂父茫然道:“那無窮無盡。”

呂不韋作為一個生意人,擁有著聰慧的頭腦。他意識到種地和做小生意也就只能做到吃飽穿暖,顯然呂不韋的目標不止這些,他要得到無窮無盡的榮華富貴。呂不韋常在邯鄲經商,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從嬴異人身上看到了商機。呂不韋認為珍貴的貨物要先囤積起來,而異人就是件最珍貴的貨物。這就是“奇貨可居”的故事。

呂不韋是個典型的唯利是圖的商人,連他拉關系的方式都充滿了投機取巧。他充分發揮自己善於交際的優勢,遊走在各國質子之中,和他們一起喝酒、玩樂,當然每次搞完這些高消費的娛樂活動後都是呂不韋買單,看到呂老板這麽爽快大方,質子們對呂不韋的要求當然是有求必應了。

商人的精明之處在於“燒冷灶”,呂大老板認為:世界是不斷變化的,質子回國後大都能混上國家的高級領導幹部。對各國質子投資很快就能產生回報。

正所謂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商業奇才呂不韋在生意中曾遇到難題。看到秦國連年征戰不斷,呂不韋低價購進大量的軍火,想賣給秦國賺取差價,沒想到秦國雖然需要大量的軍用物資,但質量把關很嚴格,秦國大臣一致認定他手頭的軍火是假冒偽劣產品,幾次買賣談判都黃了。呂老板那叫一個愁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