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玄武門之變(第4/12頁)

當然,被收買的常何當時肯定想不到,自己作為一個小人物,居然承擔了和自己身份不符的巨大歷史責任。

第二個人:王晊。

王晊是李建成的手下,時任東宮率更丞。

率更丞是東宮率更寺中的官員,率更寺是掌管宗族次序、禮樂、刑罰的地方,一把手是率更令,下邊有兩個副手,就是率更丞。

作為太子黨的成員,王晊如果一心一意地做好本職工作,相信一定會有個很好的前途,但為什麽王晊偏偏被李世民收買了呢?在我看來,王晊很可能並不受李建成的重用。

前邊我說過,率更丞是二把手,或許在王晊看來,以自己的才能應該完全有能力當一把手,或許他根本就認為自己應該像魏徵那樣,成為李建成的首席謀士。可惜的是,王晊的理想不能成為現實,有能力的人多如牛毛,想讓領導器重你,給個理由先?

久而久之,王晊的心理開始失衡,隨之而來的就是壓抑,壓抑久了很可能就會爆發,當然爆發的形式多種多樣。脾氣大的很可能找領導大吵大鬧一番,脾氣柔和一些的或許開始尋找機會,暗中打擊報復。

王晊能夠成功被李世民收買,或許就是出於一種報復李建成的心理。

當然這一切都是我的推測,不過後來在昆明池政變中,正是王晊將李建成政變所有的計劃報告給了李世民,才使得李世民成功逃過了一劫,這不能不說是對李建成的報復。

朋友的朋友是朋友,敵人的敵人也是朋友。

同時,王晊的被收買很可能還反映出了一個問題:東宮太子集團人心不和。

從李建成拉攏尉遲敬德的做法,我們明顯地可以看出,李建成籠絡人心的手段並不高明,這也說明他對自己手下人的籠絡或許也並不成功。

從史書記載來看,李建成如果有重要的事情商量,總是和李元吉一起討論,而對於其心腹的參與,史書記載的很少。這就說明李建成的東宮太子集團,表面聽起來好像很能唬人,實際上能為李建成真正謀劃事情的,除了魏徵之外,似乎就沒有別人了。

大家工作都沒有積極性,那就是領導的問題。

在籠絡人心的手段上,可以說李建成有著明顯的缺陷。而這個缺陷也為他後來在玄武門事變中的慘敗,埋下了導火索。

而李世民這邊正好和李建成相反。從後來計劃發動玄武門事變我們明顯可以看出,李世民的身邊有一批為他盡死力、知機識變的將士,在這一點上不能不說李世民籠絡人心的手段是非常高明的,無論是文臣、武將,甚至連常何這樣的小人物,李世民都傾心去培養感情。這樣的領導如果沒有人肯為他賣命,那簡直就沒有天理了。

李世民現在唯一的優勢就是人心合一,這一點也讓李建成羨慕不已。

但是目前情況下,李建成還是合法的太子,李世民還處於藩王的地位,這個問題不是人心合一就能改變的。萬般無奈之下,李世民想到了一個可以改變現狀的方法,當然這個方法也是無奈之舉。

這個方法,就是我們前面說過的退守洛陽。

李世民的想法

關於李世民退守洛陽的想法,有一種說法似乎很流行。

說是李建成為了除掉李世民,決定在請李世民吃飯的時候,用毒酒結果了他的性命,可事情偏偏不湊巧,也許是李建成的毒藥下得不夠分量,或者是在市面上買了假藥,李世民喝完毒酒後,雖然滿口吐血,但是最終卻沒有喪命!

這件事情後來被李淵知道了,結果訓斥了李建成一頓,同時安慰李世民讓他不要覺得委屈,為了避免兄弟二人的爭鬥,李淵決定讓李世民去洛陽,並且將陜州以東的廣大地區,劃為李世民所有,而且特許李世民效仿當年梁孝王的做法,可以建天子的旌旗,這也就是說將天下一分為二,平分給兩個兒子!

在我看來,這種說法根本不靠譜。

這種說法很可能是李世民後來的一種自我掩飾。

前邊我們說過,李建成目前的地位根本沒必要對李世民痛下殺手,而且真要想毒死李世民,一定會精心挑選上等的極品毒藥,並且還會猛下量,怎麽可能會出現李世民口吐鮮血而不喪命的事情呢?而且李淵知道這件事情後,僅僅是訓斥了李建成,居然沒有嚴厲處罰他,這明顯不符合常理,似乎很說不過去,所以這種說法是明顯的扯淡。

事實上,李世民退守洛陽的想法完全是他自己的設想。

洛陽是和長安一樣的古都,長安雖然是唐朝的都城,但是若從自然條件,地理位置來分析,洛陽實在比長安更加優秀。

因為在洛陽,有一條隋煬帝楊廣修建的大運河,這條大運河將河北、山東、江南等地的經濟、文化緊緊地聯系在了一起,可以說有了這條大運河,當時全國的資源可以源源不斷地輸送到洛陽,這就使得當時洛陽的戰略地位比長安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