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玄武門之變(第2/12頁)

李建成未必明白。不過不明白並不是因為李建成腦子笨,而是因為另一個原因———他的位置。

在李建成看來,自己已經擁有合法的皇位繼承權,只要老爹一蹬腿閉眼,自己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坐上那個寶座,目前完全沒有必要和李世民過於針尖對麥芒,只要自己不犯錯誤,小心翼翼維護好自己太子的地位,至於李世民,只要把他壓制在藩王的地位,不讓其勢力超過自己就可以了。這種做法是典型的防守反擊。

李建成的這個想法,我雖然不太贊成,但是設身處地地想一想,我還是能理解。他的這個做法,其實體現了中國古代的一個治國理念———逆取順守。

西漢著名的政論家賈誼曾經在總結秦國的興亡時得出過一個結論,大概的意思就是:處於在野的地位時,可以采取“逆取”的方式,什麽陰謀詭計、栽贓陷害、打擊報復等等都可以用上,總之一句話———奪取統治地位。可一旦真的有一天,你的夢想實現了,居於統治者的地位時,就應該采取“順守”的方式實行仁政,因為當權者除了擁有無限的權力之外,還擁有一樣東西———義務。

也就是說在你行使權力的同時,還應該履行自己的義務,至少應該做道德上的模範。這種觀念後來形成了一種政治傳統,漢代以後逐漸納入到政治實踐當中。

明白了“逆取順守”的道理,你就能理解為什麽李建成拒絕殺掉李世民了。在李建成看來,以自己目前的地位完全沒有必要去做政治冒險,否則很可能會功虧一簣。要知道除掉李世民的風險實在太高。因為李建成實在無法預料除掉李世民之後會引起什麽樣的政治風波。

但是李建成明顯忽略了一個很現實的問題:繼承皇位很簡單,繼承皇位之後呢?

換句話說,即使你未來順利地當上皇帝,李世民就會成為乖乖仔嗎?

後來的事實證明,李建成這種防守第一的想法,錯過了能夠給予李世民致命打擊的機會,最終讓李世民搶得先機。

當然,目前來講,對付李世民,李建成有自己的方式。這種方式可以用四個字來概括———釜底抽薪。李建成雖然拒絕除掉李世民,但是這位仁兄卻為李世民挖了一個很大的坑。具體的做法就是忽悠李淵抽調秦王府的人,擔任朝廷的官員。房玄齡、杜如晦直接進入中央,程知節被任命為康州刺史。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人……

委任官職不是很好嗎?

答案:當然不是。

因為根據唐朝的法律規定,一旦藩王的私人幕僚被朝廷任命官職,那麽從做官那天開始,就不能和原來的藩王有聯系,否則就是觸犯了法律。李建成的意圖非常明顯,那就是剪除李世民的羽翼,讓其成為光杆司令,單練李世民一個人。所以此計名為:釜底抽薪!

這是非常厲害的一招,因為李世民即使再牛,如果自己單幹也是玩不轉的,何況李建成從內心深處對李世民手下的那幫猛人實在很是忌憚,因為他的手下除了魏徵之外,實在缺乏那樣的人才。

事實上在李建成的挖坑計劃中還隱藏著另一個陰謀———誣告。

李建成明白,雖然房玄齡、杜如晦等人被朝廷任命了官職離開了李世民,但是李世民作為他們的老領導,如果說從今往後一點聯系也沒有,那是不可能的,最起碼上朝見面的時候,雙方總得寒暄幾句吧。

那好,只要有聯系,我就告你勾結朝中大臣圖謀不軌。到時說不定李世民就會和這些曾經的舊黨手牽著手一起去見閻王,即使不見閻王,也得把你折騰個半死不活。如果實在沒有機會,也沒有關系,至少現在這麽做足以削弱李世民的力量。

一箭雙雕。高!實在是高!

李建成的這個做法很成功,在當時的確讓李世民有些無計可施。

但李建成有的做法也很失敗,比如收買人心。很長時間以來,李建成看中了李世民身邊的一個人。這個人就是尉遲敬德。

李建成身邊實在缺少一個像尉遲敬德這樣的人,既忠心又勇猛,在他看來,尉遲敬德就好像是李世民的一把保護傘,遇有疾風驟雨的時候,總能派上用場,現在李建成要將這把保護傘據為己有。

於是,李建成給尉遲敬德修書一封,表示要結為“布衣之交”,並送去了大量的金銀財寶,希望尉遲敬德能夠歸到自己的陣營中來。千萬不要小看“布衣之交”這四個字,事實上它代表了李建成的一種誠意。

所謂的“布衣之交”就是沒有地位高低差別的交情,作為太子的李建成能和身為臣子的尉遲敬德說這樣的話,可以看出李建成是很有誠意的,何況又送去了大量金銀財寶。

在李建成看來,尉遲敬德應該感到受寵若驚,即使不便馬上脫離李世民,也會一點點地逐漸向自己靠攏。但是,令李建成萬萬想不到的是,尉遲敬德並不買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