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康有為一生中唯一一次起義為何失敗?(第4/4頁)

起義失敗,康有為從此“不再言兵事”

一槍未響,連支像樣的隊伍都沒能組建起來,這就是康有為運作勤王起義的結果。自從戊戌變政後出逃以來,康有為的運作歷時兩年多,範圍波及兩廣和長江流域各省,規模不可謂不宏大,花費不可謂不巨大,而成效卻令人尷尬。這個結果標志著康有為對“圍園殺後”式的武裝勤王徹底心死了,從此“不復再言兵事矣”。直至後來光緒都去世了,康有為也再沒有組織過任何武裝勤王起義,在“起義”陣營裏曇花一現之後,就徹底退出了。 如果從革命的角度來看,康有為看似膽大(主要指吹牛皮),實際上卻舍不得放手一搏,主要是不敢拿自己冒險。梁啟超就曾“犯顏”直諫:起義萬不可有嘗試之心,不做則已,做則決絕。但是康有為呢?除了用保皇會積極籌款,制訂宏大計劃,他本人一直在海外遙控,駐紮在遠離前線的新加坡、澳洲等地,就連在港澳都沒有停留多久。康有為的這種作風實際上當初戊戌變法時就可見一斑了——包括他弟弟在內的“六君子”都死了,只有他逃過一劫。 作為勤王軍的最高組織者,康有為的這種作風不能不影響到其他人,包括那些他要收買的人。 在康有為舍不得拿自己去冒險的另一方面,他還並不是一個“物、色兩破”之人,而仍有貪圖享樂之心。貪圖享樂雖然很正常,但對於真正要“幹事業”的人來說,注定只能堅忍地拋棄,古往今來都是如此,但康有為不是這樣的人。這也正是他之所以是康有為,而不是孫文的原因,接下來的事情證明了這一點。 雖然勤王起義失敗了,但“保皇”在海外仍然有很大的市場,打著這個名號就能源源不斷地籌得大筆款項。對於資金,康有為一直親自掌控著財政大權,他個人的花銷也從中無限額支取,除他之外其他人的花銷則需要他審核發放,連弟子梁啟超也不例外。康有為捏住了錢袋子,他就有點是保皇會裏的“皇上”的意思了。 康有為宣揚艱苦樸素,自己卻衣著華麗;每天戒殺生,卻日日吃肉;處處宣揚一夫一妻制,一生卻娶六位妻妾;曾經在《大同書》裏向往“均產”“共妻”的絕對平等世界,自己卻安然使喚著男仆女奴;到了晚年,還在西湖邊建造了豪華的“康莊”,風頭蓋過了死對頭劉學詢的“劉莊”。他不僅過著與他一直宣稱要“救”的大清民眾們截然不同的豪華生活,而且也過得比他一直喊著要去“勤王”的光緒還要好。光緒雖然也是每天山珍海味,但慈禧吃什麽他就得吃什麽,不像康有為那樣可以隨心所欲地享受美食。難怪康有為要一直自比“素王”和“布衣皇帝”了。勤王起義失敗,沒有取得號令天下的大權,先在生活待遇上向光緒看齊,至少在生活待遇上比光緒皇帝更像“皇上”,只是他沒有真正當皇上的條件,所以他要找一個載體。 在保皇會所有的分會裏,都有一塊牌子,上面寫著“恭祝今上大清皇帝萬歲萬萬歲”,或“恭祝今上大清皇帝萬壽無疆”。每天會所開張的時候,大家都要一齊站立,首先恭祝光緒皇帝萬壽無疆,齊聲喝彩三聲,然後三呼“康先生到處平安”。康有為一般是在周遊世界,每到一地,住的都是高档酒店,吃的都是大餐。他到過非洲,爬過喜馬拉雅山,去過北極(應該是第一位到達北極的中國人),甚至還在瑞典的一座小島上買地皮建了一座豪華別墅。有人統計了一下,康有為應該是我國近代史上到過世界上地方最多、接觸各國人物最多的旅行家兼美食家。 那份政治上的野心呢?其實也並沒有徹底消逝。退出武裝勤王起義不代表野心也退出了,康有為仍然相信,也要讓那些為“保皇”捐款的人相信,終有一天他們是要回國參與“執政”的,保皇會終有一天會成為“未來之執政黨”,在這之前,保皇會就是為日後參與“執政”積累經驗的“影子政府”。1903年,康有為在保救大清皇上公司之下成立了股份制的“中國商務公司”,這在康有為眼裏相當於朝廷的“商部”。康有為花大力氣,拉很多人集資做了股東,先後投資的產業有移民、地產、銀行、礦山、鐵路、電車、酒樓、股票等等,總之哪裏賺錢,康有為的身影就會出現在哪裏。但由於大部分都是投機,再加上康有為經營管理不善,財務上公私不分,很多投資的產業最後到底是賺了還是虧了都不知道,反正對股東們的分紅那是基本沒有的,只有一筆亂賬。 但股東們都不敢輕易去查賬,原因只有一個:他們怕被打。 正是由於籌了很多款,拉了很多投資,對於康有為來說,雖然對組建“勤王軍”沒興趣了,但對組建“保皇軍”是很有需要的。他們除了充當康有為的私人保鏢、負責暗殺“敵對勢力”,還要保護這些資產,也解決康有為與股東們之間的糾紛。其他股東再有意見,擡頭看見門口站著一支“保皇軍”,那也只能閉嘴了。 就這樣,康有為有“政黨”——保皇會,有“黨產”,還有“黨衛軍”,他用“保皇”的名號,獲得了比光緒還要瀟灑自在的生活,他最終“保”的就是他自己這個保皇會的“皇上”而已。無論國際國內形勢如何風雲變幻,康有為都不會放棄保皇這面旗幟,他會一直扛著這面旗,堅持到底,至死不渝。 在康有為退出起義陣營時,有一個人卻為起義堅持到了最後,他就是孫文,並且成功地打響了第一槍,改變了廣州起義時一槍未響的狀況。對於孫文來說,他的興中會無論在籌款和其他資源方面都不如保皇會,他首先缺的就是錢。令人驚奇的是,為了起義,孫文的籌款竟然一度籌到了慈禧的頭上!這實在太令人匪夷所思了,而孫文能夠做到這一點,利用的正是慈禧的一個願望,一個慈禧太想實現而又很難實現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