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5章 閣中(第2/2頁)

……

……

萬歷將折本一律留中的消息傳到內閣,已經早就過了午牌,無事的話就有閣老三三兩兩開始回府,閣老入閣辦事很早,是以下值也早,過了午牌不久就能走人,最多也就呆到西洋鐘點兩三點鐘就算晚了。

張居正時代動輒關閉宮門前後才走,甚至留下來鎖閣加班,在申時行時代卻很少有眼前這樣的情形發生,諸閣老聚集在一起,卻並沒有合議會商,也沒有一起批本票擬,各人都是眼觀鼻,鼻觀心,整間屋子裏,似乎是一群泥雕木造的神像一般。

出入的中書舍人和雜役都是小心翼翼,不敢發出一點兒聲息,各人都是知道,內閣轉眼就要有大事發生了。

王家屏素性強直,原是個敢說話的,但這一次倒閣風波內閣其余人受到的波折和牽連很小,他本人更是幾乎沒有被牽連上,申時行成了大家集火的目標,事情的起因還是因為上一次的折本事件。

當時是他同意替申時行代簽,也是他倡議上本,現在申時行萬一倒台,他便成為首輔的第一人選,只要不是皇帝對他十分厭棄,首輔之位幾乎是板上釘釘之事,王家屏自問雖不象申時行那樣一味迎合,對皇帝倒也沒有太多的得罪之處,是以首輔之位多半就是他的,因為這種種關系,使得王家屏無法出聲了。

王錫爵心中則有一點愧疚,但更多的是憤怒,郁結之氣堵住了他的喉嚨,使得他根本沒有辦法出聲。

替申時行署名是他力主之事,因此事使申時行陷入眼前的尷尬境地,但他沒有想到申時行居然會上密疏和皇帝說明此事,王錫爵心中又替這個老同年可惜,又是覺得申時行面目可憎,實在不配當這個首輔。

他擔心自己一開口就會把這話說出來,是以咬緊嘴唇,不肯出聲。

許國和余有丁在內閣向來弱勢,多半是以他人的意思為自己的意思,特別是許國,這一年內可能就會請辭致仕,是以更加不願多事,只是他沒有想到,申時行居然會在自己之前就回家……許國一直還以為申時行最少還能幹十年閣老,畢竟申時行現在還不到六十,身體又好的不象話,精力又很充沛,又深得皇帝信任,二十年太平閣老可期。

沒想到,這一次就在這樣的一樁小事上翻船了。

四周人心思各異,申時行的心裏也是在翻江倒海。

他自少年應考,青年為官,現在年紀雖然不大,在仕途卻已經近三十年,這麽多年的宦海生涯使得他敏銳的感覺到這一次的事件沒有表面上的那麽簡單,從自己莫名其妙的出城,後來發覺不過是一張虛驚,帝陵根本沒有地宮滲水之事,後來就生出黃大成上書之事,然後就是密疏泄密……這些事,在平時一樁兩樁的還不成問題,整個事情聯在一起,就象是一個嚴密的套子,把他這個堂堂的大明首輔套在其中,現在想抽身也難了。

申時行一直不出聲,卻是在思索這個套子到底是誰布下來,但怎麽想也不得要領。眼前這幾個同僚,論權勢勉強能辦到這樣的事,不過還是要有盟友才行,而且申時行也敢斷定,王家屏的性格做不來這樣的事,就算勉強行之,也會破綻百出,根本不可能這樣嚴絲合縫。

掃視了四周之後,申時行面色冷峻地道:“說說今日公事吧。”

“是。”

王家屏拿起自己面前奏本,說道:“杭州今夏屢次發水,巡撫請調賑濟。”

言官曾經彈劾內閣專制,申時行的答復是票擬由內閣公議,權責所在的也不會放棄,奉詔擬旨,票擬結果都是公議,當時的辦事制度來說,倒也確實如此。

“庫藏尚算充實,轉有司辦理吧。”

“《累朝訓錄》已成一千八百余卷,是否進呈?”

“余聽說尚有數十卷在編,不妨等這幾十卷編成了再進吧。”

“甘肅軍報,北虜大酋火落赤率四千余騎進犯洮州,副總兵李聯芳率本部奇兵營迎戰,尚未有更新戰報送來。”

“這是套寇替黃台吉等人張目,不必理會。”

從春季到夏季,北虜的土默特和喀喇沁等部舉師近二十萬犯邊,打的遼鎮節節敗退,現在遼鎮尚未有戰報送來,西邊的套寇又在生事,申時行判斷的倒也不錯,應該是西部與東北配合,在萬裏邊境線上各造聲勢,當然也是以東為主,以西為輔,西部的蒙古人不會真心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