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0章 齊集

除了封授四將軍,授給三總兵之外,其余武將的封賞也是格外厚實。

王樂亭到張豬兒、李達等營官級武將,全部加到武臣極品,所有的勛、階,一律到頂。

遼陽的局百總一級的軍官,身上的世職就已經是一衛指揮的三品官職了,一個旗隊長,可能就是四品的指揮僉事。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這樣的大功,參戰人員也就是這麽多人,一線軍官也就是這些,幾乎每個人身上都有幾十件首功和幾百顆首級,這筆帳就是這麽算法,朝廷也不能拿自己的授功體系開玩笑。

大明的武職官職向來不大值錢,不過象遼鎮這樣總兵滿地走,參將遊擊滿營的情形,也只能是遼陽鎮獨此一家,別無分號了。

文官的品階,也是在這一次得到了解決。

遼陽鎮不是簡單的軍鎮,手也伸在行政體系,這麽多年下來,朝堂之中也不全然是傻子和瞎子,有心人早就看出來了。

在此之前,沒有人知道遼陽鎮的實力,只當是扶持遼陽抗衡遼鎮的李家,在朝廷看來,興辦一些屯堡,管理一些民政之事,無非就是聚斂民間財富多養家丁,這也是題中應有之意,李成梁的財富是靠大量兼並田土,吃空額軍餉和買馬的大宗款餉,軍械款項也是收入大頭,女真後金興起時,一下子打下不少地盤,用當時的話說是“百年積聚一朝盡空”,遼鎮放在各地的軍械倉庫被女真人一起而空,但二百年積蓄被後金全部拿空,加上努爾哈赤一直不停的打造鎧甲軍械,後金向來是以甲堅兵利聞名,就算這樣,天命年間,後金也最多就是三丁一甲的水平,甲械仍然是長期處於不足的境地,如果真的是遼鎮武庫“為之一空”,那麽這二百來年積聚的器械都在哪兒?

當然是各級武將,一直不停的中飽私囊去了。

杜松出征時,割牛的刀都是銹的,熊廷弼上任時,三萬遼軍兩手空空,這些都是財富,當然是被李家和祖家楊家這樣的將門世家一直把持在手中瓜分掉了。

一直到遼鎮失了大半地盤,但有一年幾百萬的遼餉可分,這錢,仍然是在遼西的將門世家手中。

吳襄原本是個商人,只是攀附上了祖家這顆大樹,一直位至總兵,養幾千家丁,家資數百萬。

此時的李家,論實力當然遠在後來的祖家和吳家之上,以一個家族之力,養騎兵家丁達到八千人的規模,這樣的財力和豪氣,祖大壽和吳襄是拍馬也趕不上的。

有這樣的大軍頭在前頭,這才是近年來遼陽將手伸到民政上而朝廷不管不顧的重要原因,如果不這樣允許遼陽自行設法,惟功又拿什麽來對抗李家呢?只是朝廷方面,怎麽也想象不到,惟功在遼陽居然做出這般成就出來,現在的情形和局面,又象是十年前的李家,朝廷雖然十分顧忌,但又有無能為力之感,只能隱忍默認,就象李家真的割據遼鎮,朝廷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了一樣……除此之外,別無辦法。

在惟功幕僚參隨的建言之上,遼陽上奏朝廷,在收復的河套地區設苑馬寺卿和相關官職若幹,同樣,與原本的遼東寺卿一樣,兼任兵備道一職,河套地區和中路收復地域極為廣大,一個苑馬寺卿和兵備道肯定不夠,所以在韓州到長春地界再設一員,同時在右路軍收復的福余部故地亦設一員。

新打下來的地盤,朝廷先不設衛所,而設兵備管理營伍和軍屯,這也算是一種辦法,當然,只是掩人耳目的一種行為而已。

如此一來,多出三個機構來,不僅可以任命三個從三品的大員,還可以設相當多的從六品到九品的官職,正好能解決遼陽各司中高級到中級吏員的官階的難題。

在遼陽各司效力的,除了本地越來越多的人才加入其中外,原本的司官到中級吏員多半是當年花重金自江南閩浙兩湖一帶請來的人才,雖然薪俸優裕,但長久下去仍然是白身,或是原本有秀才舉人的身份卻不能應考,這些人在家族中的壓力也是不小,這一次,算是一次性都解決了。

除了三個兵備道,還在遼南設都轉運鹽使司和提舉鹽課司,運鹽使司從三品,同知四品,副使五品,判官無定員,六品。

這個機構,簡直就是替遼陽量身定作,大量的各局、處的主管,從五品到六品,正好十分便宜合適。

提舉鹽課司為從五品,底下有大量的六品七品和八品九品的官職,遼陽有大量的鹽場也不是秘密,遼鹽也行銷天下,不過朝廷肯定不夠資格來征稅,設這麽個機構,明面上就是說解決遼陽兵餉不足的難題,算是把這一筆收入的相當一部份給洗白了。

再於中左所設市舶提舉司,也是從五品,下設從六品的副提舉若幹人,九品吏目若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