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0章 諱敗(第2/2頁)

梅應楨萬歷九年到遼東任巡按禦史,然後轉一任山東按察副使,幾年之後,轉為都察院右僉都禦史,從七品山東道監察禦史到巡按,再到正四品的右僉都禦史,用時八年,升官算是不快不慢,十分穩妥。

其實梅應楨能升更快些,最少能到右副都禦史,可惜在遼東與李家拼的太兇,得罪太深,調離之後,李成梁動用在朝中的力量,拼命壓制。

自張居正離職之後,李成梁在朝中最大的恩主就是申時行,對許國和王錫爵也十分應酬,許國和王錫爵盡管對張惟功十分欣賞,許國甚至算是惟功的“內主”,但朝中大佬,絕不會嫌邊將援手太多,只會嫌太少,李成梁肯靠過來,當然要收,所以梅應楨還是被壓了一下了。

不過,好在也是將藍袍換了緋袍,而且,柏台森森,禦史的身份在大明屬於清流,流品份外高貴一些,比起呂紳的戶部右侍郎來,絲毫不差。

兩人是張黨核心人員,又是三品四品的大員了,所以在京的張黨成員,無不以兩人為依靠,最為倚重。

沈榜吃虧在科名不順,雖然幹才之名人盡皆知,不過在地方這麽多年,好歹已經也換了緋袍,為右僉都禦史,山東巡撫。

張夢鯉還是保定巡撫,已經幹了六年,算是老資格了。

近期,張夢鯉很想換一換位子,但張黨之中位子最高的石星偏又於功名之道最淡漠,實權有限,呂紳和梅應楨暫時還沒有這個能量,張夢鯉只能忍。

劉士忠,調任分守遼海東寧道,也就是此前王政和的位子,這幾年遼陽發展十分順暢,當然是和地方官員已經換了自己人息息相關。

張維新,苑馬寺卿,兼金復海蓋兵備道。

分守遼海東寧道是帶管遼陽沈陽撫順寬甸兵備,兼管屯田,馬政。金復海蓋兵備,則是照舊管理馬政之余,夏秋駐蓋州,冬春駐海州,整飭四衛,並東昌,東勝等諸堡守備。

有這兩個分守和兵備道完全是自己人,比當年梅應楨當巡按還要舒服的多。

只是遼東巡撫尚且沒有換上自己人,這和李成梁是遼鎮總兵有關。

李甲與胡省三,杜禮等人,為官六年,李甲考選了禦史,杜禮等人,分在各部為主事,或是通政司行人,也在慢慢成長之中。

“折損兵馬四五千人,戰馬損失近萬匹,以前,損失的都是邊境的軍戶,地方的衛所官代為遮掩,就算明知道遼東戶口一直在減少,卻沒有什麽明證,李成梁所謂國朝二百來年武功斬首第一人,是拿無數遼民的血淚換的,這人,我煩透了!”

梅應楨緩緩說來,語氣中有不勝沉痛之感。

呂紳知道他在遼陽的幾年,雖然和惟功過從甚密,得到了很多幫助,仕途上也沒有太大的遺憾,但對李家廣蓄私兵,陰結諸將,將遼鎮搞成獨立王國不說,戰績之上,頗多諱敗為勝的記錄,而邊境軍民的累累血淚,朝中根本沒有人在意,大家就知道李成梁有一萬五千多首級的斬首,拿他當神人一般看待,就連萬歷皇帝也是,似乎離開李家遼鎮就會天崩地坼,事實證明,遼鎮早就是紙老虎,李成梁也早就是庸將一個了。

“這一次,我們拿他們好好攻一攻才是。”

“我會知會郭、李諸人,先後上彈章,先風聞,然後聲勢吵起來,我再出頭上奏。”

梅應偵在禦史這個行當十來年了,經驗十分豐富,此番有真憑實據,攻擊李成梁和蹇達,一定能夠成功。

李成梁去,遼陽可以順勢而起,整個遼東的局面,就會大有不同。

想到這裏,兩人都面露興奮之色。

“朝廷如果有良心,授大人國公之位,予以遼鎮總兵之職,總理遼東全局,這樣,遼東安,大明亦安。”

“但願吧。”

呂紳沒有梅應偵這麽樂觀,淡淡答了一聲,只道:“蹇某人倒台之後,倒是真能替張夢鯉想想辦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