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章 搖頭(第2/2頁)

大量生員被抓,不少被革除功名,還有一些直接消失在人世間,自此不見蹤影,官紳之中,不乏破產復破家的,到這時,大家才知道總兵官的手段不是說笑的,街上叫嚷幾句也會破家丟命,這種事情,還有誰願意去幹?

指望朝廷絕無可能,遼鎮和巡撫亦靠不住,王政和等官員自身難保,王鐸等訓導官被軟禁在家,年後才解除軟禁,但事件已經平息,生員們不再上門,就算王鐸仍然有心為難,亦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這件事,杜禮算是很幸運的逃了過去,他此前的表現雖然出眾,但沒有具體的事由來抓他,後來由一個遼陽鎮的軍官上門來,當面加以訓誡警告。

杜禮當然十分不滿,但當時也只能漲紅了臉,一聲不吭。

事已至此,再頑抗就不是勇敢,是愚蠢,杜禮能二十不到就中秀才,當然不是一個蠢蛋。

此事揭過,杜禮當然就是在家安心讀書,外事不敢與聞。

心思一變,倒瞧出遼陽諸多的好處來了。

治安好了,城中流氓無賴已經絕跡,晚上出門,亦無宵禁一說,到處都燈明透亮,燈光,以前是富貴人家的禁臠,只有杜禮這樣的讀書人,晚上一盞油燈,看的眼中流淚,百姓人家,早早就熄燈睡覺,在此時,滿城透亮,這種光景,叫人看在眼裏,心裏若是沒有所感,那就是木頭石塊做的心肝了!

市場物價平穩,百貨齊備,這些好處都不必提了,地方已經越來越富,每家每戶都斷不了葷腥,這在以前,是絕對不敢想象,也不敢相信的事情。

遼陽一地就是如此模樣,整個遼中,遼南,又會如何?

這些地方,將會蘊藏多大的力量?

杜禮不敢多想,亦不願多想。

但在去年秋闈時,也就是鄉試時,他還是參加考試,並且中了舉,成為軍戶舉人的一員。

有明一代,軍戶考試其實不差,軍民對比,軍戶當然極少,但明朝二百多年的一千多個翰林庶吉士中,有六百多人是民戶,軍戶有三百多人,還有三四十人是匠戶和鹽戶。

軍戶之善考,可想而知!

中舉之後,原本要到萬歷十四年才有春闈,不料十二年加了這麽一場,杜禮與城中的幾位舉人同年當然不會放棄這個多考一次的機會,四人從遼陽坐車,一路到中左所,再乘大海船到天津,仍然是順字行的馬車到京城……等到了京城之後,杜禮就是私下裏,也不願再說張惟功的壞話了。

那一點點青春期小小幻想帶來的積怨,能抵過眼前這所有一切?杜禮倒真是沒有蠢到家。

再者,見到京城裏那般模樣,再想想遼陽的清平世界,頓時只能叫人搖頭嘆氣了。

於是,四個遼東來的舉子一起搖頭,整齊劃一,倒像是一群提線木偶。

這般模樣,神情激憤的舉子反是笑了起來,不覺問道:“呵呵,幾位是遼東過來?不知道是哪一衛?”

杜禮答道:“在下杜禮,是定遼左衛。”

胡省三和李甲,夏之臣三人,要麽是定遼中衛,要麽是左衛前衛後衛,反正也都是差不離,都是軍戶出身。

“呵呵,少禮,在下雒於仁,陜西涇陽人。”

通名報信後,雒於仁笑道:“聽說駐紮遼陽總兵張惟功,善待士人,尊崇聖教,凡秀才舉人,都有額外的補貼,是不是?想來,諸位都是廣有田土,是富家翁了。”

四個遼陽舉人,聞言惟有又是大搖其頭,甚至夏之臣和胡省三都是苦笑起來。

胡省三還好,原本是窮苦人家出身,若不然,也不會取一個和南宋史學家重名的名字……這是大錯,走上宦途之後要被人笑話,但父母所賜,他也不願更改,只能繼續用下去。

夏之臣的父親當過一任知縣,家資頗豐,地畝很多,優免的丁口也多,夏家儼然是一大族,依族而居,形成了一個不小的鎮子。

胡省三中舉之後,投充的傭仆一下子就有過百人,蔭免的丁口也有過百人之多,土地一下子就有好幾千畝,大宅也有了,仆人也有了,田畝也有了,就如“範進中舉”一樣的情形是一模一樣的。

可這一切,都在惟功坐鎮遼陽之後,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