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笑口(第2/2頁)

這一切都進行得很順利,也使遼陽為核心的遼中和遼南彼此之間的信息暢通,人員來往,貨物轉運等等聯絡,在未來兩三個月之後,就可以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隨著遼陽鎮提高了遼中和遼南的普遍的收入水平,商業只會越來越發達,雖然順字行失去了遼西和遼東兩地,但在遼中和遼南,一年光是物流這一塊,獲得幾十萬以上的純利,並不是什麽困難的事。

“青狐皮一萬九千張,玄狐皮一萬三千張,白狐皮一千四百張,貂皮一萬七千張……”

“鹿皮七萬九千張,羊皮十五萬八千張……其余各色雜皮三萬一千張。”

“人參百年以上三千斤,五十年到百年之間九千斤,十年到五十年三萬五千斤……”

“松子十五萬斤……”

“各色雜果二十一萬斤……”

順字行的前台不停有人報出數字,這是今日盤庫之後,預備用大車送走,一路穿過海州蓋州復州,直抵中左所參與海運的貨物。

這些貨,七成是從寬甸馬市收來的,不僅是建州部女真,也有海西、東海、黑龍江等各部女真送來的,光是上好珍珠就有好幾萬顆。

這其實都是女真特產,茂密的東北叢林之中,不論是松子還是人參,對女真人來說都是差不多的感覺。

他們所需要的農具,種子,耕牛,就需要用這些獸皮和人參松子來換取。

半年多的時間,從寬甸馬市換來這麽多的貨物,再加上唐志大等遼陽皮貨商在撫順關和廣寧與蒙古人的貿易所得,就是全部在這裏了。

順字行的遼陽店占地很廣,修在肅清門這裏的小型軍營都沒有這家門店的規模大,店面就有二十幾間屋子,庫房則是有四百多間之多,全部青磚漫頂,不開側窗,只有高墻南北相對的小窗子透風,防火防水,蓋的十分堅實。

唐志大與艾可中等人,都是簇擁在順字行的遼陽大掌櫃黃廣裕身邊,他們的皮貨數量之大,原本是要很久的時間才能周轉出貨幹凈,而且有不少都是利潤微薄,此時順字行全部以平均的市價吃下來,這叫他們已經大賺一筆。

而因為事前的投資,他們有一些股子在順字行,南北貿易,今日將正式開始,其中利潤之大,他們雖然股本很少,但仍可獲得難以想象的豐裕回報。

按唐志大預先的設想,順字行在遼中和遼南的業務,可以有一年十幾二十萬的收益,他能分七八千兩,南北貿易,一年最少百萬以上,他能收四五萬兩。

一共投二十萬,數年之後,就可完全回本,還不論皮貨出脫的速度加快數倍所帶來的龐大利潤和好處。

這一陣子,每個早期參股的遼商都是笑口大開,吃飯都比以前香了很多,種種預期的收益就在眼前,付出將有回報,每個商人,此時都是最開心的時候。

可惜就是順字行現在已經立穩腳根,先期投入全部順利運行,揚州蘇州南京各店開業,除了李家和宋家各買十股之外,遼商一共買了不到二十股,自此之後,再想買一股,便得拿出二十萬兩出來,就算有一些聞風而心動的大商人,聽到這個股價之後也是只能打退堂鼓。

而唐志大等人以為惟功是已經吸納足夠多的資金,所以不再需要人入股,因此故意擡高股價……不過後來他們就知道自己大錯特錯了。

“所有貨物,加起來是六十萬斤左右。”黃廣裕在唐志大等人眼裏是年輕的不成話,不過二十五六左右的年紀,連媳婦也是剛討了不到半年,還沒有孩子出身,簡單的說是個嘴上無毛,臉上一直微微帶笑的普通青年。

開始他們還有點輕視他,打了幾次交道之後,才知道自己大錯特錯了。

見事明快,判斷準確,精力嚇人的充沛……這些在後來似乎都是順字行早期大掌櫃的標配了,在薊鎮等地,也早就廣為人知,不過遼商和江南一帶的商人,還需要時間慢慢消化和接受。

“此次第一批南下船只為兩艘,六十萬斤貨物,分別裝在兩艘大船之上,今天晚上,我會到大人府上親自匯報,並請大人賜下佳名。”

聽到黃廣裕的話,唐志大半是湊趣,半是真的吃驚,連忙道:“六十萬斤貨,兩艘船便能裝下,這得是多大的商船?”

“俱是兩千料以上的大船。”

頭一批的商船,除了這兩艘外,多是千料左右,滿載排水三百噸左右,可載人二百到三百人左右。

而兩千料大船是以全遼的舊儲大木制成,滿載排水在七百噸上下,六十萬斤的貨物,這樣的大船一艘就能裝滿了。用兩艘,當然是分擔海上風險,畢竟雖然是幾百噸的三桅大船,仍然有很強的可能沉沒於海浪之中。

千料商船在鄭和船隊中已經算中等,在現在的大明南方海洋貿易是遠洋的主力大船,並不多見,可稱十分寶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