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笑口

“大師,”徐光啟想了想,終忍不住道:“以大師的學問,今年不去春闈實在太可惜了。禮部貢院,不是某些人能一手遮天的所在,大師之才學,縱不能一甲,二甲絕無問題,為國為民,亦為大師自己,不去應試,似乎太過可惜。”

徐光啟雖然醉心遼陽鎮的一切事務,但心底深處還是要去參加數年後的南直隸的秋闈,也就是鄉試,然後再去京師應貢院禮闈試,最終成為大明文官集團中的一份子。

而眼前袁黃,似乎真的沉浸其中,而且對惟功佩服到極致的模樣,以袁黃等人的經歷和學識,如果不是真心佩服,是不會做諂媚之行徑的。

“我對大人佩服之至,已經息了入朝之念,只願在遼東多做一些事情。”

“是因為屯堡和慈幼等局之事,滿足了大師善行之念嗎?”

“是,也不是。”

袁黃沉思著道:“屯堡大興,解軍衛貧困之苦,杜衛所武官貪婪之舉,確實是大善行,也是我留下來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最重要的,叫我感興趣到遼陽來,並且全心全意留下來,是因為大人。”

“大師學究天人,不想真的對大人這般欽佩。”

徐光啟有些納悶,他當然對惟功很有好感,也很佩服。以嫡國公的身份,立下這麽多功勞,行事這般有章法條理,決斷力和執行的能力都十分強悍,而且人才眾多,可以隨心所欲的做事。

他知道,惟功這樣的人物,將來的成就不會在戚繼光這樣的名帥之下,可能是開國時李文忠一般的人物了。

但身為一個學問高深的儒生,叫他五體投地的佩服一個武人,總是有些不服氣的感覺,所以他對袁黃的態度,感覺十分奇怪。

“大人常說一句話,叫做體系。”袁黃緩緩道:“旁人不大了解,或不在意,但我一直在想這個體系的事……大人現在,就在以遼陽為核心,寬甸,遼南四衛為外延,建立一個前所未有的體系。”

“哦?”

“眼前一切事務,看似有前例可循,比如武書院改的武學院,但醫學,算學,整個學堂招收幾千學生,這有過嗎?”

“軍隊的訓練,養成,軍官的培養,參謀體系,軍情司,亦是一種體系。”

“地方屯堡,順字行,互相配合,光是一個屯堡,便是有大學問在了。”

袁黃顯然是沉思過多次,所以侃侃道來,在徐光啟腦海之中,將整個遼陽體系都描繪了出來。

以軍隊為核心,財稅為支撐,學堂為展布基礎,這樣的體系,重視效率和執行的同時,也重視未來整體規劃,重視工業和商業,也不輕忽人文,武力重要,文事亦沒有放過。

整個機構的組成,構劃,就是吸引袁黃這樣人才的原因所在,要不然的話,哪怕是一年萬金,也很難招致到這樣的大才名士。

“現在的遼陽鎮,猶如一株小樹,欣欣向榮,萌發生機綠意,但成長尚需時間,能親眼看著它成長,甚至也幫助掘土施肥澆水,這其中的樂趣,非常人能想象啊。”

“原來如此,大師不愧是學究天人般的人物,這麽一說,叫在下心裏也是明白了很多東西。”

“呵呵,你還年輕,而且未來前途不可限量,遼陽鎮需要你,不過你亦可以走自己的道路,將來再合作,亦是一種做法。”

徐光啟已經被袁黃觸動,也有放棄科舉,留在遼陽專心發展的打算,不過袁黃反而不建議他如此做,仍然按原定計劃,在此效力幾年,積累經驗和能力,當然,也會有充裕的財力,五六年後,再去鄉試,會試,可能一路連捷,順利成為官員。

“怪不得在京師時,梅國楨等清流願與大人合作,我在此之前心中念念不解,現在終於徹底明白了。”

“孫愷陽可能十年之內都不會重拾舉業了,他是有大毅力的人,未來的成就,亦是不可限量啊。”

“大人這裏,真是匯集了南北精英才智之士,就說宋錢度和李文昭來說,亦是商場中難得的精英人才,現在亦在遼陽替大人奔走效力了。”

“哈哈,這便是最吸引人的地方啊。”

……

……

遼陽南城靠近肅清門城門,也就是武學院的南方,分守道衙門北方不遠處,臨近丁字大街街首的地方,順字行的遼陽店就開設在此了。

城中原本的幾家規模不大的腳行早就被擠的沒影了,不論是正經的做生意的競爭手法,還是不正經的競爭手段,那幾家倒黴的腳行都差的太遠了,連爭一爭的念頭都不曾有,直接就灰飛煙滅,消失的無影無蹤。

從遼陽到寬甸,海蓋復金四衛,順字行的承運業務已經開通貨運,只等各地官道修復完畢,就可開設客運。

還有郵包書信代寄業務,這一套已經很成熟了,各衛之間的軍糧運送,當然也由順字行承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