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 第一(第2/2頁)

“大人這話叫人深省……”

“屯堡事務,分為農活,放牧,養殖漁業,將作,建設等諸多塊。每日記工是最基本的管理,不出工則按日扣銀,一兩八月餉除以三十日,每日攤著多少銀和糧,一目了然。”

“這是杜絕最差的情形,但上工之後,難免偷懶耍滑。”

“所以要有獎,每畝出產,按平均值記錄下來,第二季正常收獲當獲多少,多收一成到一倍甚至更多,當獎勵多少,都應該有明確規定,養殖戶,養一頭豬,從年頭到年尾長了多少斤為合格,多少斤為優秀,處罰當如何,優秀當如何獎,亦有規定。將作,建築,都要記工,比如燒磚,包給某幾人,磚上有築版留下姓名,不合格重罰等等,很多詳細的細則,可以慢慢補充進來,一下子也未必就能想周全了。”

雖然惟功說尚且沒有想周全,不過就是眼前這樣已經足夠叫孫承宗眨著眼消化半天了。

這些東西,其實在後世來說並不稀奇,當然整個體系其實在後世也沒有的,國營農場的規定都沒有這麽詳細,人民公社打醬油出工不出力也無事的人也很多,惟功所做的就只是將自己的知道失敗的東西給摘了出去,不過老實說,這一套體系是不是就一定能成功,他心裏也沒有底。

他現在做的就是充分考慮到人性,人性中有美好的一面,也有很多不美好的東西,自私,貪婪,攀比,嫉妒,真正大公無私講奉獻的人肯定有,後世的政權喜歡突出這些人,希望用先進帶後進,但惟功的經驗就是先進帶後進的事跡可能會有,但在他眼裏沒有成功過。他做的就是用制度化成鞭子,強迫人性中後進的東西必須向前,否則鞭子落下來會很疼,僅此而已,也就只能這樣設計,才能叫他感覺放心。

“學生……服了。”

良久之後,當屯堡在望之時,眾人慢慢放慢馬速,開始展望起來。

工頭和大工都是跟著遼陽鎮從京城過來的,這幾年趙士楨領頭栽培出來的人,燒窯制磚,給建築物燙樣子,畫墨線,瓦工還是木工,這些人都是好手,根本不在話下。

有這些人為核心,通事局又招募了幾百個體格合格的軍戶當小工,每天兩錢銀子,高薪之下,這些軍戶玩命地幹,當惟功等人趕來時,屯堡的主體已經建設的差不多了。

“很好,地址選的很不錯。”

這個屯堡是遼陽城和鞍山驛的中間地方,往西就是牛莊,往南就是海州,往東北是往沈陽的另一條官道,交通十分便利。

放眼看去,屯堡的土地綿延成片,西北方向是一條小河,是遼陽的支流,河水現在雖然沒有灌溉到土地,不過在經營之下是遲早的事情。

整個大地,是黃土和黑土的中間色,其實遼東大地還有紅土,土的肥力更足,而且天然防蟲,實在是高產之至,可惜不在遼陽這裏。

惟功也並不遺憾,老天給他這麽一個地方發展,待他已經很不錯了。

一行人在官道上停了下來,親兵們將馬匹收攏在一起,路途中有一些行商和馬車經過,都是用好奇的眼神打量過來。

這些人應該是從牛莊驛過來的,牛莊是遼中往遼西的咽喉地區,也是河運的交匯點,有一個不小的港口,在很多年後,這裏清軍和日軍打過一仗,結果當然不必多說。

張思根在前頭帶路,一邊走一邊回頭笑說道:“大人,現在的道路只是簡修,請大人要小心腳下。”

“你他娘的顧好自己就行。”惟功笑罵。

雨後的世界在屋裏還感覺不到什麽,在這種空曠的地方,雨水淋過的土地散發著陣陣泥土的清香,草的清爽味道,樹木的樹皮也有味道,人在這種環境中,情不自禁的就是感覺精神愉悅,什麽都放松了。

通往土地正中屯堡的路確實是簡修的,只是墊了一層碎石和沙子,連夯實的功夫都沒有,每日都會有大量人員和工具經過,確實是沒有這個時間去做這樣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