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 第一

“大人,可等到你了。”

“見過大人。”

惟功一到門前,張用誠和孫承宗已經等著了,任磊和張思根等人也是湊在一起,正在嘻笑著說話,一見他出來,眾人自是趕緊圍上來,問好致禮,嘻笑說話,格局與剛剛自是大為不同。

這裏都是些老部下,惟功也不與他們客氣,笑罵了幾句,便叫各人上馬,趕赴屯堡選址所在的地方。

“大人,”張思根最近被派去專門負責屯堡之事,首尾最是清楚,騎在馬上一邊顛簸著,一邊匯報道:“第一堡選在耀州之北二十裏地方,與遼陽相隔亦不到二十裏,與牛莊也不到二十裏,不論是從遼河運送物品到各屯堡,還是將屯堡出品以河運僵,都是十分方便。”

“屯堡占地五千五百畝,原本是林紹廷的土地,由三百多戶軍戶替他種,我們收地回來,軍戶們聽說可以不必再白白替人種地,都是喜歡的了不得。後來連麥子熟了也沒有人管,還是我們用二兩一天的高價,一天一結清,這才雇了不少長夫過來……”

“這樣倒也有好處,”張用誠插話,笑道:“軍戶們都是被盤剝的多了,除了每畝二鬥八升應繳,還得代上頭種地,還得交屯草和賠納屯糧……林家就是壞透了,自己一粒糧不交,全衛軍戶替他包賠,有這廝做在前,我們的屯堡原說怕招不著人,結果二兩銀子一天雇人之後,附近軍戶都紅了眼,招募屯戶的時候,民戶,流民,一窩窩的過來,軍戶也來了不少,待遇說明之後,簡直要打破頭來應募。”

“這麽說二百戶招完了?”

“是招完了,多以民戶和流民為主。”

遼東這裏流民雖不及京師一帶多,但亦不是沒有,遼陽附近交通發達,城市較大,也有相當部份的流民出現,屯堡第一堡是惟功打算吸引各階層的示範堡,所以並不打算招太多軍戶,因為軍戶被盤剝最狠,自由度不及民戶十分之一,所以很多人還心存猶疑。

人性就是如此,在他懷疑的時候,說的天花亂墜他亦不敢全信,待別的階層先拔頭籌,占了好處之後,他便著急加入了。

“大人,我有一些疑問。”

孫承宗騎術也很不差,和順字行的人們策馬騎行在一處,絲毫不見吃力,說話亦無問題,不象一些參隨處的新人,剛來的時候目無余子,但連騎馬都辦不到,因為讀書太耗精力,最多坐轎子出行,或是坐馬車,牛車,騎過騾子或驢,騎上高頭大馬,揮鞭疾行,這對很多人來說是根本辦不到的事情。

惟功見是他說話,笑道:“愷陽啊,趕緊說,能給一個正經的大儒釋疑,實乃幸事。”

這麽一說,孫承宗頗有哭笑不得之感,不過也只能繼續道:“大人大興屯堡,以農莊代替單門獨戶,統籌興利,這個思路自是對的。招募貧苦的民戶,流民,軍戶分批入堡,這樣可以杜絕單門獨姓坐大,以防宗族幹預屯務,不易管制,亦是高妙。不過,只有一條我想不明白,每人月領一兩八,當日說種的好的,再有獎,種不好的便罰,但活計如果是全體來做,每日上工只計出工於否,怎的說好或是不好?或是光有管理屯堡的人來說好或不好,初始時可能尚且公平,時間久了,便會必有情弊發生,或親近,或遠怨,總有不公平的地方,這該怎麽是好?”

聽了孫承宗的話,惟功心中也是感慨,不愧是後來聞名海內,史書留名的大人物,雖然農莊制度對孫承宗來說是根本沒有參與過的事……中國有這樣的制度應該還是春秋之前,農民種的是公田,也就是儒家津津樂道多少年的井田制。

但井田制人們說的好,卻沒有一朝一代能夠恢復,原因就在於人們知道人心都是自私的,井田崩壞,是貴族壓迫加上農民的毫無動力,自然而然的就被淘汰了。

大農莊原則上來說和井田有共通之處,人們種的都不是自己的地,當然待遇上是比春秋之前的奴隸農民強得多了,可這並不能保證一直有積極性,人性就是這樣奇特。

可能在這些人初入屯堡時都能積極向上,管理者也盡職盡責,而時間久了,情弊必生,這也是無可避免之事。

孫承宗到底是在遼東局面崩壞時收拾好殘局的人,能將防線推回寧錦一線,修復堡壘,收攏數十萬逃民重新耕作,將遼東大局穩住,後人有不少譏評他指揮軍事的能力太差,但明末的嘴炮黨文官群體中,他已經是難得的經世幹才。

“做事當然先講選賢任能,所以屯堡官一定要挑好。”

惟功先拿孫承宗開了個玩笑,見孫大胡子一臉的不好意思,眾人都與他一起哈哈大笑起來。

“另外,便是確立制度,最壞的制度也比沒有制度要強……要叫人有制度可以遵守,而不是無所適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