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急行(第2/2頁)

加上和宣大一帶的將門不停的結親,晉商在宣大的勢力已經盤根錯節,很難撼動。

對宋家這樣的江南大商來說,晉商倒是可以模仿的對象,可惜江南的官紳勢力太強,駐軍實力又不能與邊軍相比,顯然這是一條不大好走的路,維持既有的模式便是最穩妥的方式了。

宋錢度前來,家族裏有反對,也有支持,還好宋家當家的是宋錢度的父親,力排眾議,好歹將兒子送了來。

不過如果這一次得不到相當的利益,未來前景還是不明確的話,宋家父子承受的壓力可就是要大的多了。

李文昭是宋錢度的好友,一語點明,自是希望惟功不要將太為難的事情交付給宋家和宋錢度,拳拳之心,不愧是知交好友。

宋錢度也是用感激的眼神看了一眼好友,一切盡在不言中。

“我想宋兄應該可以對家中有所交代……”惟功笑道:“請兩位前來,再問行程,並不是心血來潮,而是關系到我順字行和我治下遼陽鎮的未來前途,此事重大,自當召二兄前來面談。”

……

……

與兩個南方商人足足談了一個時辰,等惟功將兩人送到二門外時,已經過了末時。

對現在的他來說,接見客人已經很少能超過一刻鐘的時間,談了這麽久,自是因為事情十分的重要。

遼南商路,海貿,勢在必行!

初步的打算便是由運河到天津是一條穩妥的南貨北上的路子,再由天津到遼南,也是一條很成熟的海道,這樣一來,南貨可以源源而上,在遼東和整個北中國的順字行店,除了廣寧的幾家之外,足以大量出貨!

對宋家和李家來說,這是天大的商機,順字行的規模和出貨的能力是無庸質疑的,以前南貨的量不大,主要是因為晉商的反制,後來協議早就作廢,但惟功一路到遼陽,此事尚未來得及展開。

到現在以全部遼中和遼南,加上原本的順字行分店,南貨北上,北貨南下,其間的利益,大為可期。

但最重要的還是惟功強調的一點,未來可以用純粹的海運,將登州納入範圍,畢竟從金州中左所到登州和威海衛一帶太近了,以山東半島為中轉點,再及長江,不論是出入,都是十分便捷,費用大為節省,從物流這一塊來說,簡直是大賺特賺。

加上貨物本身的利潤,可想而知,這對兩個商人和其身後的家族有多大的吸引力!

惟一可擔憂的,便是惟功對金州一帶的控制力如何,另外就是大規模的建造海船所需要的技術和時間成本。

“一年之內,完全控制遼南,兩年之內,海運船隊達到相當的規模。”

這便是惟功對宋家和李家這兩位代表所下的保證,而兩人也是信之無疑,此次北上,他們一路的辛苦,在將來都會完全的賺回來。

而對惟功來說,在更遠的將來,便是將北中國的貨物,由海運直接參與海外貿易!

遼東的皮貨,一張鹿皮在馬市均價才值一兩銀子,到京城,值三兩,到山東,河南,值五兩,如果送到日本,最少再漲幾番上去。

貂皮,在遼東也不值二兩,在日本最少漲十倍以上。

雖然現在對外貿易的大頭是茶葉,絲綢,瓷器等物品,未來三百年內都是如此,但惟功的志向,顯然不止於此,最少要在貿易清單上,多出很多順字行的出產來。

海洋貿易是未來的主流,也是能不能抓住天下大勢的關鍵所在,惟功雖然身處內陸,但心卻始終向著大海,這便是一個穿越者必須擁有的胸懷,因為他的目光能穿越歷史的層層迷霧,將力量用在最該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