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瘟疫

文華殿中,一時寂寂。

張居正今天絕對是大手筆,先是狙擊了惟功,使其功敗垂成,皇帝當然更是面上無關,然後就是擡了李如松一把,原本李如松是被彈劾落職,雖是無罪,但父子同為大鎮總兵和副總兵,掌握強兵勁旅也是犯禁的事,調入京師,給其右副將虛職,還給其巡捕討賊的名義……京城之中,隨便一個親軍指揮使司的都指揮都有這種職差,錦衣衛的職責之一便是輯查捕盜,李如松從大同副總兵到擔任這種閑差職使,實在是一種侮辱,但朝廷就是這樣蠻不講理,李如松不服也得服,他也是在京城困頓了好幾年,然後被放到宣府,沒呆兩年,又再次入京,在京城整整八年未曾立過寸功,一直把這只鷹熬的差不多了,朝廷才放他到邊鎮,再為提督,十余年間,參加了萬歷三大征中的兩大征,從此功成名就。

現在的李如松,就算老子是遼東王在京這樣的地方也得老老實實的貓著,沒有幾個人注意他,懷才不遇,滿腔怒火的李大少爺原本秉性就不算好,現在脾氣爆棚,在京城這幾年,沒少得罪權貴紈絝,一直到他出京多年,京城還流傳著李大少爺的種種傳聞。

張居正這麽一提,等於是把李如松從最尷尬的境地中救了出來……五軍兵馬司的幾千人馬是小事,名義才是天大的事,李如松任巡捕營總兵官,有衙門有職使,還有現成的幾千部下,一下子就有了實權鋪排,而且從右副將一下子又到總兵,雖然是討捕拿賊的總兵,但總兵就是總兵呵……

不少人都是迷迷瞪瞪的想不明白,元輔今天變了一個人一般,定國公和張惟賢加在一起,上元輔府邸的次數還不如張惟功一個腳指頭多,怎麽元輔就突然力挺這一幫人,李如松一下子鹹魚翻身,更叫人想不明白,諸多邊帥之中,戚繼光最得元輔信任,放在薊永防線,手握精兵,要糧給糧,要錢給錢,人力物力最為充足,九邊八十六萬人,薊永保定一帶的兵馬最為精銳,這些強兵,可都是薊永總督戚繼光掌握著,這位邊帥性格雖然桀驁和喜歡以武抗文,也喜歡享樂,同時對張居正也是沒話可說,萬歷六年元輔回鄉,戚帥可是派了精騎和鳥銃手來,平時相府的用度,戚帥也沒少進獻過來,種種奇珍異產,甚至是名馬美人,相府之中,經戚帥手的也是不少。

就算這樣,張居正對戚繼光的幾個兒子也沒怎麽關照,而誰都知道,張居正從來就不喜歡李成梁,只是遼東現在離不得此人,李成梁和張居正的私人關系實在平常,而張居正卻是對李如松這般關照……實在是他娘的活見了鬼了!

第三個提督就是更加充滿惡意,誰不知道京城街道是晴天三尺土,雨天三尺泥?除了幾條主幹道之外,京城大大小小幾百條都是早就年久失修……或是壓根就沒修過?當年成祖皇帝重建元大都,重點就是建造宮城,等將北京改成行在的時候,各衙門都還沒有修好呢,等皇城齊備,又有西苑南苑等大工,成祖幾十年間,到處興工,南京的大報恩寺,武當山真武觀,都是最少動工十萬以上,加上鄭和下西洋,五征蒙古,數十萬大軍征討安南……等能折騰的成祖皇帝過去之後,朝野之間都松了口氣,開始節省過日子,那個時候將就著把各衙門都修完也就了事,誰還能真的認真去修這個京城的街道和各項大工?京城的外城墻早就有動議要修,一直拖到嘉靖年間實在拖不下去了才修好,歷時幾十年,用了幾十萬班操軍和大量匠人,將朝廷弄的水枯河落,修完之後大家齊齊松了口氣……阿迷陀佛,可千萬別再有什麽害死人的大工程了。

現在的歷朝,修帝陵就是第一大工,再下來就是黃河的水利大工和漕運工程,至於什麽修馳道驛道,修城市的排水防汙工程……這怕是要把人家嘴巴笑歪的。明朝的賦稅水平是很低的,低稅制和低薪俸制度帶來的就是政府稅賦收取不足,工程能力極為不足,明朝的官道維護水平是很低的,政府工程極少而且粗陋,遇到災害時,官府動員能力和容納能力都十分匱乏,救災能力和願望都是十分低下,這就一點來說,清季這個事事不如明的蠻族王朝也是將明朝趕超了過去。

連交通要道和民間的水利工程都沒有人過問,官府之間互相扯皮,官員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在城市之中的道路和排汙情況,又有多少人去過問呢?

從成祖建成北京之後,京師的交通和排汙衛生問題就是叫人頭疼的大麻煩,統治者的解決辦法就是由強力部門來介入管理,赫赫有名的錦衣衛除了拿奸捕盜,校尉們除了抓捕欽犯之外,還得奉命疏通京城的水溝,打掃汙物,如果做得不好,錦衣衛的指揮使就會因為環境問題被斥責,甚至是免職,錦衣衛的都指揮中,就有專人負責這樣的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