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請示(第2/2頁)

“就是,那廝太狂了,不要說他只是英國公府的庶子,就算是嫡長子,也不能單挑全城的武官勛親!”

除了總督京營戎政的成國公家在京營有龐大的勢力外,各侯爵家裏在京營的影響力也不小,各指揮,號頭官,坐營官,馬步把總官,都是層層級級的吃空額,占役,伸長了手撈好處,沒有上頭的侯伯之家默許支持,這些武官是一個大子兒也吃不著。

在嘉靖早年,京城尚有十二團營和東西兩官廳的時候,確立了十二侯領十二團營,幾個大勛貴領東西兩官廳,太監監軍和掌握武庫的原則,後來世宗皇帝取消十二團營,似乎是進一步清除了公侯伯領軍的勢力,只留一個總督戎政的位子下來,又取消了太監監軍,由文官協理戎政。

結果這麽折騰了一番,深信文官和勛舊們操守的世宗皇帝被耍了……在恢復三大營前,東西兩官廳好歹還有幾萬選鋒能用,等到了嘉靖中晚期,俺答叩關而入,直薄京城時,京營連一萬能操槍上城的兵丁都好懸能挑出來……嘉靖氣的砍了兵部尚書的腦袋,不過問題仍然是沒有解決。

到現在這時候,京營的積重難返已經到了藥石難醫的地步,想到那小子進退失衡,必定會大出其醜時,朱崗開懷大笑,似乎是要吐光在大時雍坊碰的灰頭土臉的惡氣!

……

“清軍之事,由你!”

“任汝膽氣撒漫去做,歷來只任禦史清軍,惟獨你這一次是以勛舊子弟和武臣的身份去做,更要做出個樣子來,不要鬧的虎頭蛇尾,叫人笑話!”

“老夫這裏,只講事情,不講人情,你可以放心!”

“買馬之事,著太仆寺撥給白銀五萬兩,由專人到口外與北虜貿易購買。”

“尋常軍戶人家也能選拔入舍人營……此事有點關礙祖制,恐怕要上廷議。”

內閣之中,張居正伏案手書,手一直不停,而對惟功稟報的事情,一一做出決斷,沒有絲毫的猶豫,沒有叫惟功覺得一點困頓,而且,主動將事攬在身上,責任亦是與惟功一起分擔。

惟功心中服到極點,這才是這個帝國的掌舵者應有的風範!

只是最後一句話也叫他嚇了一跳,這麽一件小事,居然要下廷議?

不過轉念一想也是釋然,現在呂調陽和張四維是事事聽閣老的,吏部尚書以下諸部尚書,侍郎,全是張居正的私人,都督府肯定也不會有人和元輔為難,下廷議,只是張居正的一種手腕罷了。

將問題拋出,看看眾人反應,聽聽意見,確定思維風潮,有些事情能直接決斷,一件小事反而可以拋出來,觀風望色,這也是閣老手腕。

惟功心中充滿了敬服,但看到張居正的模樣,也是有十分的不舒服的感覺。

張居正處斷犀利,手不曾停,固然是十分的英斷果決,但也是將京營武事不怎麽放在眼裏的感覺。

他在心裏暗嘆一聲,到底是文官不曾將武夫之事看得太重,哪怕是見識如張居正者,也是如此。

“元輔,若再有違令者,下官請有臨機處斷之權。”

張居正擡頭看了他一眼,眼神中顯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這個十來歲的少年,能有什麽手段,膽色真的有那麽大?

他淡淡答道:“不聽號令的,嘯營的,可以行軍法立斬,軍棍,皮鞭,你那是燒火棍,砍柴刀?彼輩武夫,只可以利誘,威嚇,營中那麽多斬刑,憑爾去用便是!”

大明軍中的斬刑是多,當然執行的力度也是看將官的膽色和狠辣程度,戚繼光就是能申明軍紀的一個,軍中斬刑好幾十種,遇到老鄉說一句想家了,被拿住了就問斬,這是勾動鄉情,動搖軍心的大罪!

下跪姿式不對或是慢了,說怪話的,做夢說夢話的,放屁太響了,都是可以用斬刑的。

大明邊軍之中,少耳朵的,被割了鼻子的,到處都是。

固然這軍中有不少是無賴刑徒從軍,但這樣一支軍隊會不會有榮譽感,這就難說的很了。

戚繼光在薊鎮允練三萬兵,但幾十年後,在朝鮮對倭寇的戰事中,還有對努爾哈赤的戰事中,所用南兵,還是在浙江招的農兵還有戰鬥力,其余的戚家軍就成了一團散沙。

只用嚴刑不講兵員素質,無用,只講忠誠宣教,沒有刑罰震懾,也無用。

兩者之間,取一平衡爾。

但在此時,惟功對著張居正苦笑道:“元輔,我也是個武人啊……”

“你?”張居正笑笑,道:“我對你這小豎子有另外的評價,不過等老夫臨死之前再同你說吧。”

“那下官要等好久了。”

“哈哈哈。”張居正縱聲大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