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請示

惟功攆走一百多頂替點卯的青皮無賴,在當時的京營圈子裏是波瀾不驚,連一朵小浪花也沒濺起來。

說起來是那些幼官營的舍人們年紀小不懂事,平時應付差事也罷了,大家都是這麽混的,這新上官剛上任的時候,正要立威的當口,不說小心謹慎不叫人拿捏住把柄,反而仍然如往日一樣散漫,被上官發作也是該當的。

只是提起惟功的布告時,眾人又是笑上一笑,似乎是連說兩句的興趣也沒有了。

外人是這般景像,至於各舍人家中,又是另外一番模樣。

城北發祥坊距離五軍營大營頗近,二百多年下來,成為京城武官聚集較多的地方。

洪武和永樂年間,在南京武官最多不過兩萬人左右,洪武年間,南征安南,北伐蒙古,在京武官仍然是兩到三萬人之間的數目。

但永樂年間,已經開了惡例,原本朱元璋是對武官們說過使其襲職,和大明皇室一起,永享富貴平安之福,以酬勞這些武官跟隨效力,打下江山的功勞。

太祖說這話的同時,也是有另外的做法,便是襲職可以,但襲職之前,需得考校弓馬騎射,合格者方允襲,不合格者不允。

洪武年間這規矩執行的十分到位,靖難之役,南北兩軍打的火花四濺,朱棣固然有天佑,建文固然是昏招頻出,但南軍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的,和朱棣的北軍精銳,特別是有寧王的朵顏三衛的蒙古精騎加入之後,戰場上硬頂,也是絲毫不遜色。

到永樂即位後,有方孝孺等文官誓死反對,瓜蔓抄雖然殺得人頭滾滾,但朱老四心裏反而發虛,文官不支持他,在軍隊上頭,朱棣自然就得加恩。自永樂年間,武官襲職不需考試!

不考試,長子必定能襲職,朝廷又拿武職官不當回事,賞太監過繼子侄,賞文武官員次子蔭襲,賞工匠,賞勛舊,賞親臣,反正隨手加恩,滿不在乎,等到正統之後,京師武官已經超過十萬人了。

這麽多武官,擠在京城之中,漸漸也是分化區別,發祥坊中居住的就是以普通的京營武官為主,上二十六衛和四勇營,都是各有另外的聚集處了。

在一處斜開口的胡同口前,一個滿臉絡腮胡子,穿著三品武官袍服的武官騎馬拐了進去,在他身後是四個打扮光鮮的長隨,進了自家院子後,丫頭們打洗臉水,拿著衣袍來換,忙個不停,待一切消停後,一家人坐下說話,有人將幼官營門前張貼的告示上的話說了出來,引得全家大笑。

“哼,會點騎射功夫就當自己是國公了不成?”絡腮胡子武官不屑道:“今天我在成國公府正好聽人提起這事,成國公不以為然,幼官營都是都司衛指揮到千、百之家的舍人,革誰是好?禦史清軍時,也只是清軍,沒有清官人子弟的道理,這張惟功到底是年紀小不懂事,京營都照他這般弄法,還有人受的了麽?老子是三品武職,他張惟功也不過就是三品,京師之中,我們這樣的官職算什麽?若不是有成國公照顧,我家能過這樣的日子?大哥不必去當值,還到成國公府陪著少國公要緊!”

現任的成國公是朱時泰,其嫡孫朱鼎臣已經被外人稱為少國公,主要是朱時泰和其子身子都很不好,可能在幾年內都會過世,朱鼎臣襲爵的日子不遠。

“是,兒子遵命。”

一個儒生打扮的青年躬身答應下來,語氣也很不屑地道:“舞槍弄棒實在是沒有意思,若不是祖制如此,兒子還真不想去這什麽舍人營。”

“蠢!”絡腮胡大漢罵道:“現在咱們家擺這個排場也是快擺不起了,沒有你那份餉銀收入,你這一身寧綢衣服老子有錢給你制?混帳東西,還不趕緊離了我這裏!”

待大兒子抱頭鼠竄,一個婦人擔憂道:“阿大的這份餉銀也很要緊,不如叫他老老實實的去應卯好了。”

“你懂什麽。”大漢換了便袍,官威倒是不減,眉宇間也滿是精明之色,當下對自家婦人呵斥道:“各家看各家,京營現在冊有三十萬人,實在是十萬人也沒有,如果坐營官和馬步把總都這麽搞法,上頭的人不得把家底都掏幹凈?這件事,我們不會配合那張惟功,但我也不會叫咱家阿大出面頂牛,不過你看吧,上頭會有人安排這樣的人手的。”

……

“好了,就按我的吩咐去照辦吧。”

撫寧侯府中,朱崗也在接見幾個慘綠少年,都是十六七歲年紀,大明的規矩是十八成人襲職,這些少年也都是穿著幼官舍人的服飾,顯然都是幼官舍人營的人。

“咱們幾家都是靠著撫寧侯府吃飯,沒有侯爺照應,一家大小只能喝西北風,侯爺放心,您老既然看那張惟功不順眼,我們就一定照足了吩咐去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