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4章 寶和(第2/2頁)

……

“這裏就是寶和店?”

戎政府街正中,在一座高樓之下,惟功仰面朝天,喃喃自語著。

戎政府街是距正陽門不遠的一處大街,其間高樓林立,是一條十分繁富熱鬧的大街。

寶和店則是一座高十余丈的高樓,巍峨高聳,門臉開闊,門前有數百過千的夥計在裝卸貨物,他們十分忙碌,如同一群群奮力工作的工蟻群。

在大街上,是數百甚至過千匹的駱駝隊和騾子組成的商隊,運來的貨物卻是萬變不離其宗,全部是皮貨!

狐狸皮、貂皮、羊皮、野鼠皮、黃羊皮、狼皮……各式各樣的皮貨林林總總,雖然種類是只有十余種,但數字卻是十分的驚人。

這短短一瞬間,就有五六千張皮貨從各色駝隊上被搬運了下來,再由寶和店的夥計們搬運入庫!

這段日子,張惟功在練功之余,也是在漸漸增長自己的見聞,開拓自己的眼界,對大明的政商軍隊各個系統,都有一定的了解。

以商而言,明朝這個時期有不少身家百萬甚至數百萬的大商家,這些商家都不可能是單槍匹馬,而是以家族和地域來計算的。

以前是北有山西,南有徽商,現在局面稍有一些變化,北有山西仍然不變,南方已經不是徽商的天下,雖然徽商在南貨上仍然有強大的發言權,也掌握一些糧行和鹽商的地盤,但從嘉靖末期到隆慶年間,海外貿易大為興起,現在廣州和福建已經有不少新興的海商興起,江南一帶,更因為絲綢和棉布及瓷器等諸多對外貿易而大為發展,身家百萬以上的巨商,每天都在誕生。

就民間來說,隆萬大開海是財富聚集到民間的開端,但在京城,仍然是以官商貿易為主,不論是皮貨還是其余的物資交易,仍然是以皇店和官店的形式在進行著。

貨物抽分,取稅,攤派,鋪行,以皇店為主,官店為輔,是一張緊密的大網,沒有人能脫離網外。

眼前的這個寶和店,就是正陽門附近最大的皇店,而相同規模的皇店在戎政府街就還有五家,僅以皮貨而論,這六家皇店一年的進貨量就是七萬張!

這就是大明的皇家企業!

寶和店現在的店務提督便是馮保,赫赫有名的司禮監掌印太監,用他坐這個位子,皇店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張惟功若是仍然在山村之中,恐怕對眼前的這些事情根本就茫然無知,在國公府的這些日子,每常和七叔七嬸閑談,國朝故事,風情掌故,世間百態,也是叫他知道了不少。

他讀書,但不讀死書,看歷史掌故,再研習今日世情,兩相結合,更容易學到東西。

“寶和、寶廷等皇店什麽賺錢來什麽,皮貨,鹽、各色土物都有,牙行和官店控制了普通的百貨業,錢莊質鋪晉商握在手裏,富樂樓是官店,專做接待客商的生意,教坊司壟斷皮肉生意,還有十六大酒樓壟斷了京師的酒店業……”

仰首看了一會,張惟功感覺壓力頗大。

欲為大事建立自己根基者,首先要有錢!

有錢小丈夫,有權大丈夫,想做大丈夫,就得先當小丈夫。

這個道理,看似粗俗貪鄙,其實是世間真理,顛撲不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