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母子冤家(第5/9頁)

聽到這話,慈禧都快瘋了,沒辦法,只能忍。

有同治和那幫擁護皇帝的人在,慈禧處處感到深受制掣,所以她要不遺余力地阻撓同治掌權。而大臣們紛紛以康雍乾的祖制為由,要求慈禧撤去簾子,放權歸政。

1873年2月23日,同治皇帝終於舉行了親政大典。為了擺脫垂簾聽政的陰影,同治將辦公地點從養心殿移到乾清宮,在那裏單獨召見大臣,獨立裁決軍政大事。

同治跟他的列祖列宗們一樣,剛登基都想有所作為。同治認為,只要自己把心血都放在國事上,慈禧一定會認同自己的。他雖然不喜歡這個親娘,但還是想當然地認為哪個親娘不希望兒子好呢?

慈禧是這樣想的嗎?根本不是,慈禧非常迷戀權力,所謂歸政其實是說些冠冕堂皇的漂亮話。慈禧最不希望看到的是同治勵精圖治,他希望同治還像以前那樣,吃喝嫖賭,即使要處理國事,也得事事請示自己,繼續讓自己垂簾聽政,只不過這次簾子要垂得更深。

和慈禧相比,同治還太嫩了,厚黑學遠遠不夠。如果同治再成熟一點的話,就應該做做樣子,每天向慈禧匯報政事。可惜他完全無視慈禧,只不過把歲貢銀從十萬兩提升到十八萬兩。沒過多久,慈禧便忍無可忍了。

她隨便找了個借口,把同治叫來,臭罵一頓。同治莫名其妙被老太婆罵,自然很不爽,心裏十分厭惡慈禧,但懾於她是自己的母親,不好發作。

看同治不敢抗辯,慈禧的氣焰更加囂張了,明目張膽要求幹預政事。母子倆又鬥了起來,慈禧要幹政,同治堅持要獨立裁決。同治忽然有種感覺,這個女人不是自己的母親,而是一條纏繞在自己權柄之上的毒蛇。

同治很想將她支開,但如何支開是一個關鍵的問題。機會總算是來了,同治從太監口中得知,慈禧想重修圓明園,把那裏當成修養身性的地方。在同治七年(1868年)的時候,慈禧就想動用國庫的錢修築圓明園,當時清軍剛好平定撚軍起義,慈禧覺得天下太平了,可以好好享受一番了。這個提議遭到了恭親王奕強烈的反對,自此以後,慈禧知道,重修圓明園不得人心,不敢再公開提倡此事。

不過人的本性是改變不了,雖然沒有重修圓明園,後來慈禧還是挪用海軍經費修建頤和園,直接導致甲午戰爭中國的慘敗。

此時,同治探知慈禧想重修圓明園,想到終於可以送走瘟神,全心理政了,他很高興。這是一個對雙方都有好處的決定,慈禧是一個極愛享受的女人,現在同治修園,既可以了卻自己的心願,又不用自己承擔罵名。如果能在圓明園裏紙醉金迷、花天酒地,不幹政就不幹政吧!

同治一提出重修圓明園,大臣們幾乎是一片反對的聲音。一個叫遊百川的禦史,他提出的反對意見非常有意思,他說皇帝想盡孝心無可厚非,但重修圓明園很可能再次引來洋人啊!同治一聽,氣不打一處來,嚴詞質問遊百川:“你沒有父母嗎?父母想要什麽東西,難道不應該給嗎?”

遊百川這個人膽子也大,回答說:“紫禁城裏的西苑也不錯啊,風景秀麗,花不了多少錢就可以修得很好。這地方也可以用作太後頤養天年的地方啊!”

同治一聽,腦子轉了一會兒,心想西苑花銷雖小,但是離紫禁城太近,如果讓慈禧住在這附近的話,估計她還是要幹政。

最後,同治把遊百川革職。同治十三年(1874年),重修圓明園的工程終於啟動。但是國難剛剛過去,國家百廢待興,此時斥巨資修圓明園簡直是公開與人民為敵,要剝天下百姓的皮。同治十二年(1873年)十月,左宗棠西征取得勝利。在前方出生入死的將士們聽說慈禧想重修圓明園,都有罷工的沖動。左宗棠也很不爽,他決定暫時緩報勝利的消息,讓高層多擔點心,或許能打消修園的主意。

左宗棠的想法也很天真,或者說把自己太當回事了。真正給修園制造難題的不是人,而是錢。此時,國家財政腎虛,拿不出那麽多錢。同治也沒辦法,只好發起募捐活動,號召大臣們一同為國家分憂排難。大臣們當官為的啥?誰願意掏錢?但是又不能不給皇帝面子,只好象征性地拿出一點。

恭親王奕雖然極為反感修園,但為人還不錯,帶頭貢獻了兩萬兩銀子。奕的話說得很有意思,他說自己受恩深重,不敢妄圖嘉獎。盡管有恭親王帶頭,但是捐款的數目還是很小,不到五十萬兩,這些錢只夠修墻。

最後修園之事不了了之。

斷背皇帝患上風流病

本來為娘的應該希望看到兒子幸福,天下的事如果都這麽簡單就好了。

同治新婚之後,慈禧不喜,反而吃醋。作為一個寡婦,她看到同治很幸福,受不了,同治跟皇後的關系越好,她心裏就越不爽。心想我就這麽一個兒子,現在這個狐狸精把兒子的愛全部奪走了。以前兒子就不怎麽喜歡自己,自從沉溺在女色中,來看自己的次數就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