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撲朔迷離的身世(第4/6頁)

那個老宮役說雍正是太子,雍正明顯不是太子,一些人據此說老宮役說話漏洞百出不足為信。這些人過於書呆子了,老宮役是沒什麽文化的人,在他們眼裏,最後當上皇帝的那個人在沒當皇帝之前自然就是太子了,跟一個農民討論茴香豆的茴四種寫法,然後證明農民錯誤,這種做法毫無意義。

所以,老宮役雖然用詞不當,但說法未必是錯誤,但是也沒有其他有力的證據證明他說的話就是真相。

這個說法仍然存疑,有待考證。

三、醜女版國母

1944年,關於乾隆生母問題又出現了一個新的版本,《古今文史》半月刊上登載了一篇名為《清乾隆帝的出生》的文章,作者是上海著名的雜文作家周黎庵。

周黎庵參照清朝遺老兼清史學者冒鶴亭的說法,披露了乾隆的出生之謎。周黎庵的觀點更具戲劇性,他認為乾隆的生母姓李,是個醜陋無比的漢人女子,在熱河行宮裏當丫頭,幹一些粗活。有一年雍正跟隨康熙到木蘭圍場狩獵,射中了一頭鹿。大家知道,鹿血有壯陽作用。滿族人習慣用鹿血補腎,雍正回到行宮後,讓人把鹿宰掉,然後用大碗接鹿血喝。喝著喝著,不覺喝過了頭,雍正頓時渾身燥熱,血脈僨張。雍正放眼望去,身邊又沒有妃子,突然一個拿著燒火棍的醜女走了過來。雍正顧不得那麽多了,直接拉過這個醜女就地幸禦。

之後,雍正就把這事忘在腦後了,他沒有料到自己已經播下了種子,這個種子就是乾隆。當年的冬天,雍正跟隨康熙回京。第二年秋天,這父子倆又來打獵了。這時,這個姓李的醜女大腹便便,孩子快要生了。她找到雍正哭訴,康熙得知此事後非常生氣,讓人查出來後,痛罵了雍正一頓。

為了避免李氏褻瀆了宮殿,康熙指定她到一個馬廄裏臨盆,李氏就在這裏生下了乾隆。乾隆登基之後,念念不忘出生時母親的淒涼光景,每年都要撥款修這個草房,所以這個小小的草房兩百多年來一直保存完好。據說,乾隆南巡的時候幾次帶著皇太後,見過太後容貌的人都說太後奇醜無比。

周黎庵的觀點是建立在冒鶴亭說法的基礎上,而冒鶴亭是一個有來頭的人,他曾經擔任過熱河都統的幕僚,這個說法他也是從熱河行宮的宮監口中得知。

如此一來,我們可以看到乾隆的生母經過一個不斷演化的過程,從滿族貧女到漢族傻大姐,再到漢族醜女——整個過程中,清朝國力在不斷下降,乾隆生母的身價也在呈不斷下降的趨勢。故事雖然越來越具有戲劇性,也顯得越來越完整,更加能夠自圓其說。

台灣地區學者莊練和歷史學家高陽都贊同這個說法,並為此進行了論證。莊練經過大量考證後,認為正史中關於乾隆的身世記錄是捏造的,乾隆應該出生於熱河行宮,母親是李氏。

莊練提出三條證據證明乾隆的生母是李氏。

一、根據《清聖祖實錄》的記載,康熙五十年七月,皇子雍正曾專程到熱河向康熙請安,這個時間恰好是乾隆生母臨盆的時候,康熙召雍正到熱河,就是為了向他詢問這件事。

二、管世銘曾經再三提到乾隆誕生在獅子園。

三、官方史書《熱河志》專門將這間簡陋的草房寫進史書中,並和其他典雅的樓閣一起寫入獅子園的房屋中,這足以證明草房非同小可。

這三條證據足夠證明乾隆的生母是李氏嗎?說實話,不能夠,證據不足或者說沒有直接證據。雍正確實在康熙五十年去熱河請安,但是史書沒有記載康熙是讓雍正和李氏對質,而是讓他過去度假休閑。針對第二條證據,就算乾隆出生在獅子園,也不能證明他就是李氏生的。那個引起爭議的草屋雖然疑點重重,但也不能據此猜測乾隆的母親是李氏,她就是在這裏生下乾隆。

有“歷史刑警”之稱的高陽也認為乾隆的母親是李氏,他也有自己的證據:

一、根據《清會典》的規定,親王可以封側福晉四人,但雍正當皇子時只有兩個側福晉,分別是年氏和李氏,鈕祜祿氏是滿洲八大族之一,父親是四品內大臣,如果她真的生下乾隆的話,理應享有側福晉的名號,但是在雍正繼位之前,她一直是格格,地位很低。

二、高陽的第二個證據是乾隆在給鈕祜祿氏上尊號的時候,從來沒有用“誕育”二字。高陽說,在清朝,凡是因為生子而被尊為太後者都會在尊號前加上“誕育”二字,但是乾隆在給鈕祜祿氏上尊號的時候,只用了“鞠育”這樣的字,高陽認為這是撫養而不是生養的意思。

高陽的第一個證據多少還有一些道理,第二個證據出現了漏洞,在古漢語裏,鞠育既有撫養的意思,也有生養的意思,最早見於《詩經》:“父兮生我,母兮鞠我。”父母生我養我的意思,“鞠育”的正確解釋是“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