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撲朔迷離的身世(第2/6頁)

第二年,乾隆又在承德避暑山莊過生日,嘉慶又寫了一首詩,這首詩下面又有一個注解,明確說乾隆誕生於承德避暑山莊。

嘉慶寫的這兩首詩都是為乾隆祝壽的,乾隆應該看過。但是,史書沒有記載乾隆的反應。估計乾隆是不太高興的,又不能明說,而嘉慶呢,並不知道老父心中的死結之深。

乾隆的身世為何這麽玄乎

雍和宮是乾隆自己堅持的出生地點,獅子園呢,是其他人的看法。那麽,乾隆到底出生在哪裏呢?

嘉慶十二年,編纂《清高宗實錄》和《聖訓》的時候,嘉慶審閱書稿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問題。他發現這兩本書都把父親的出生地點寫成了雍和宮,嘉慶看著疑竇叢生,怎麽會這樣呢?皇父明明是出生在承德避暑山莊的。嘉慶心想,這些史官們也太粗心了吧!憤怒之下,嘉慶招來史官們質問:“你們怎麽搞的,連皇父的出生地點都搞錯?”

沒想到史官們居然一點都不慌張,他們不緊不慢地拿出“證據”,所謂的證據就是乾隆自己寫的詩文和注腳。很多史書說,面對白紙黑字,嘉慶的疑惑解開了。事實,恰好相反,他陷入了更大的困惑中。雖然他默認史書將皇父的出生地點寫成雍和宮,但始終猜不透父親為什麽一定要強調自己出生在雍和宮,後來才想通了:關於父親的身世,流言太多,只有出生在雍和宮才能斷絕流言,如果是出生在獅子園,恰好可以給這些流言可乘之機。

當然,乾隆到底是不是出生在獅子園,嘉慶自己也不知道,也是聽人說的。雖然嘉慶在官方文書中同意將乾隆的出生地改為雍和宮,但是並沒有把這件事公之於眾。

到了道光朝,乾隆出生地再次引起軒然大波。嘉慶二十五年七月二十五日,時年六十一歲的嘉慶在承德避暑山莊打獵,突然駕崩,事前沒有任何征兆。在駕崩之前,嘉慶的身體很健康,沒有什麽病,所以關於嘉慶之死又成為清宮的一個謎案,有傳言說嘉慶是被雷劈死的。

傳聞描述得有鼻子有眼,說嘉慶到達避暑山莊後,稍微休息片刻,就率領大隊人馬奔向木蘭圍場。然而,這次非常特別,嘉慶等人圍獵了幾天,也沒發現什麽獵物,老虎、豹子、熊之類的根本沒看到,就連平常遍地都能見到的麋鹿都很少。嘉慶非常掃興,決定提前收工,結束秋狩。

沒想到回來的路上,天氣突變,原本秋高氣爽,晴空朗朗,突然之間,雷電交加,大雨傾盆。那麽多人,偏偏閃電就擊中了嘉慶皇帝,將他擊落馬下,當場身亡。還有一種說法是嘉慶在承德避暑山莊處理政務,突然之間被閃電電死。這些說法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雷電跟嘉慶有仇,別人不劈,就劈嘉慶。

還有一個說法更八卦,說嘉慶喜歡一個小太監,經常跟那個小太監偷情。這天,來到承德避暑山莊後,嘉慶和小太監玩得更過火,兩人在“煙波致爽殿”後面的一個名叫“雲山勝地”的小樓裏尋歡作樂。就在他們淫樂之時,忽然一道閃電從雲層中劈下來,在嘉慶身上炸開,嘉慶當場喪命。

遭雷劈後,嘉慶屍體燒焦,面目全非,沒辦法收斂入棺。為了防止皇帝被雷劈這樣的醜事被外界知道,大臣們經過商議後想出一個辦法,把一個相貌和體型跟嘉慶相似的太監絞死,然後再進行屍體化妝。將嘉慶的遺骸放在棺材底部,上面躺著的是經過化妝的太監屍體,通過這種方式掩人耳目,然後將遺體運到北京埋葬。這個說法雖然廣為流傳,但是沒有任何事實根據。

嘉慶這一死不要緊,他的遺詔可害苦了道光了,這份遺詔中再次提到了乾隆的出生地,仍然把乾隆的出生地說成是承德避暑山莊。遺詔說:“皇父乾隆當年就是誕生於承德避暑山莊,今天我死在這裏,也沒有什麽可遺憾的了。”

大臣們都覺得遺詔沒問題,把遺詔公開發布,還發往了清朝的各個藩屬國。這個新繼位的道光皇帝也認為乾隆出生在承德避暑山莊,所以沒看出問題。後來,他查《清高宗實錄》才發現了問題。出了問題後,他立即快馬加鞭,命令以每天六百裏的加急速度,讓人把發往各藩屬國的遺詔追回來。

為了使遺詔與《清高宗實錄》一致,道光不得不改寫遺詔,把遺詔中乾隆誕生於承德避暑山莊改寫成乾隆的畫像掛在避暑山莊。

道光為了結束爭論,決定一錘定音,將乾隆的出生地定在雍和宮,從此不準朝臣有任何異議。道光甚至修改父親嘉慶的詩集,把裏面說乾隆誕生於獅子園的說法統統改了過來。道光企圖斷絕“謬種流傳”,可惜嘉慶的這些詩早已流傳開來,這種修改不但沒有起到根絕流言的作用,反而有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嫌疑,結果讓乾隆的出身更加撲朔迷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