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南明的那些事兒(第4/13頁)

在古代,將天下所有中國人聯系在一起的繩子是皇權,如果沒有皇權這根繩子,中國人都會變成流寇,所謂流寇不一定是指盜賊,流寇可以說是沒有公民意識趁火打劫的人。唯一能夠取代皇權這根繩子的就是公民意識,而公民意識的基礎是人民是國家的主人。

公民和臣民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臣民屬於過去,公民屬於未來。回首過去,我們更寄希望於未來。

就在多爾袞的事業芝麻開花節節高的時候,南明政權卻像一艘漏水破船,缺口越來越多,整個統治從上層到下層都不穩定。弘光政權如此不穩,清軍全看在眼裏,所以態度越來越強硬。再加上越來越多的漢奸加入清軍陣營,這些漢奸對於平定江南、統一全國比主人的興趣還大,急著要做“開國奸臣”。這些漢奸們極力鼓吹不要和南明結盟,一定要讓南明俯首稱臣。

怪不得多爾袞給史可法的回信中一改往日謹慎謙虛的態度,突然囂張地命令南明削號歸藩。聽到這個消息,南明崩潰了,裝孫子別人都不待見。

弘光政權前後不到一年時間。1645年5月,多鐸帶領清軍在揚州屠殺十天之後,迅速撲向南京。警報傳來,弘光還在摟著美女喝花酒,聽到多鐸大軍來襲的消息。弘光手中的酒杯掉在地上跌碎,愣了好一會兒,忽然醒悟過來,立即帶著愛妃連夜出逃。

朱由菘逃到蕪湖後,來到黃得功的軍中。黃得功在南明也算是一個名將了,但是明朝氣數已盡,保護明朝難免要搭上自己性命。朱由菘來了以後,也意味著清軍尾隨而至,黃得功立即擺開架勢,和清軍在水上列陣,展開決戰。不幸的是,戰爭中黃得功被冷箭射死,至於放冷箭的是清軍還是漢奸就無人能知了。反正,黃得功死後,部將田維馬上叛變,將朱由菘和愛妃捆起來,送給清軍。第二年,朱由菘在北京宣武門外被處決。

南明三大謎案

我們回過頭來再看看南明三大謎案,這三大謎案確實非常撲朔迷離,值得我們進一步深究。

我們先來說說真假太子之謎,從順治元年底到順治二年初,不到半年的時間,北京和南京同時出現兩個太子,這兩人都稱自己是崇禎的太子朱慈烺,一個是由南向北來,一個是由北向南來。

弘光帝正在花天酒地,忽然接到一個報告,鴻臚寺少卿高夢箕聲稱,他北方家裏的一個仆人在南下逃難的過程中,認識了一個十六歲的少年,自稱是崇禎的太子,講得有鼻子有眼的。高夢箕覺得這事非同小可,立即向弘光帝稟報。

崇禎自殺之前,曾經讓太子換上布衣逃難,但太子最後還是落入李自成的手中。李自成還封他為宋王,山海關一戰李自成大敗,太子也就因此失蹤。

這次太子突然出現,嚇得弘光帝頭頂冒汗。弘光帝這人沒什麽志向,當上皇帝只是為了吃喝淫樂,他對自己皇帝的合法地位非常不自信,加上朝中有一股反對勢力在,太子這一出現,甭管真假,首先讓他提心吊膽。

馬士英早就有言在先,如果太子回來,立即把國政還給太子。盡管擔驚受怕,弘光帝還得非常小心地處理這件事情。他先派人把太子接到南京,同時附上一封信,表示自己以絕對的誠意歡迎太子回京。

太子接回來之後,最關鍵的就是判斷真假。說實話,在座的諸位基本上都沒見過太子,有人見過太子,也是很多年以前的事了。

鑒別太子必須由那些曾經在太子身邊工作過的人來完成,方拱乾、劉正宗、李景廉三位先生以前是太子的老師,他們在太子面前瞅了好一會兒,結果都搖了搖頭,說毫無印象。

太監邱執中是整天陪太子玩的人,看了好半天,也說不是。

後來又問了一些細節的問題,這人回答不出來,於是大家一口咬定:這個是假太子。

既然是假的,那麽就打吧!打完之後,這人終於承認自己不是太子,原名王之明,是駙馬王昺的侄子,也算是皇親國戚,了解一些宮廷的掌故。

據王之明供認,他冒充太子並沒有別的企圖,只是想整點銀子花。

案子到這裏,可以結了,冒充太子砍頭都不過分,但事情遠遠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麽簡單。

這個案子還存在著另一種可能性,而且這個可能性也不小。那就是參與辨認太子的人都說了謊話,王之明的供認很可能是屈打成招的結果。這個自稱太子的人曾經非常高調地對外講述自己逃離皇宮的種種經歷,對宮裏的一些情況也能說出個子醜寅卯,還能叫出一些太監的名字,再加上他的年齡和身材都跟太子比較吻合。所以,很多人懷疑這人就是真太子。

這件事情激起了民憤,底層群眾大肆炒作這事,發泄對弘光政權的不滿。對於老百姓來說,太子是真是假無所謂,關鍵是弘光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