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第2/3頁)

我沒才所以明主不要我,我多病所以老友都遠離我。

我已經老了,沒多長時間了。

我整天睡不著覺,那是因為我心裏頭不舒坦。

評價:該翻譯淺顯易懂,粗俗而又沒文化,形象地說明了一個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詩人的痛苦。

之前大家都體會到了,李隆基脾氣不好,不聽還好,聽完大怒,指著孟浩然說:“卿不求仕,而朕亦未嘗棄卿,奈何誣我!”(你不求當官,而朕也從沒說過要放棄你,你怎麽能這樣誣陷我!)

從此,悲慘的孟浩然就被李隆基放歸了山林。

但浩然兄並沒有太過傷心,開始漫遊吳越。一直到了開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韓朝宗當上了襄州刺史,在襄州看見了孟浩然,於是約他一起到長安。因為李隆基讓每個人都求訪賢才,所以人家願意推薦他當官。

這可以說是最後一次機會了,皇帝李隆基也沒惦記他以前的囂張。只是,浩然兄又讓人傻了眼。

當時,孟浩然喝得酩酊大醉,見刺史來請,竟然哈哈哈抽風似的笑,“喝酒爽,不理他!”(業已飲,何恤他!)(《新唐書·文藝傳》語)就這樣,浩然兄得罪了看重他的刺史,也又一次得罪了李隆基,失去了最後一次步入仕途的機會,從此一蹶不振,可以沒事兒去摳摳鼻屎,聊以認知這個世界的肮臟。但明顯的,浩然兄沒這麽幹,晃蕩了三年後,漂泊無依的他,竟然甘心當了荊州長史的一個小小幕僚。

但是挺好的,孟浩然如願以償,他自己很滿意!

滿意大概就是這麽一個樣子,因為此時的荊州長史,正是一代賢相張九齡。我想,張九齡能看中他,和他一起管理荊州,是因為孟浩然是一個幹幹凈凈的人,是一個不肯同流合汙的人,是一個可以做朋友的人。張九齡也是這樣的,李白更是這樣,孟浩然和李白很合得來,也正是因為李白很符合以上幾個條件,且比孟浩然更嚴重!

在大道學家司馬承禎面前,二十六歲的李白寫下了一首《大鵬遇稀有鳥賦》,用以描述兩人的會晤。

在詩歌傳抄非常發達的年代,李白憑借著這首詩火了。話說司馬承禎有一個女徒弟,名叫玉真。玉真是個道姑,她還有一重身份,她是李隆基的親妹妹。可以確定李白心懷不軌,他是為了一個偉大的目的而心懷不軌。

據傳言,玉真公主當道姑之前就已經結了婚,後來她提出離婚,一心跑到司馬承禎這裏學習。李白來見司馬承禎,也多半和這個因素有關。可惜李白找錯人了,人家玉真壓根就不想在朝政方面瞎摻和。可惜了李白,白費了這麽長時間的工夫。

天寶初年,李白一路趕到了長安,跟以前相識且相互了解的玉真公主見了面,還住在了她的別墅(李旦給她蓋的)裏頭。在這裏,所有該發生的故事都發生了,但獨獨沒有發生讓人期待的愛情故事,廣大看官失望了。此時,李白已經結婚,他娶的人也非比尋常,是前宰相許圉師的孫女。

李先生前前後後總共娶了四個女人,四個女人各有千秋。

第一任妻子就是上面提到的許圉師的孫女,李白屬於倒插門兒,和許氏生了一男(伯禽、明月奴)一女(平陽)。可惜,許氏死得早。

第二任妻子姓劉,因為劉看不起李,覺得男人沒錢是垃圾,於是鬧離婚,改嫁他人。

第三任是李白在山東泰山、徂徠山隱居的時候認識的女子,美麗樸實,兩人在兗州買了房子和田地,一起幸福地生活了很久。後來,李白雲遊,將全部財產都交給妻子保管,這個妻子五年後也病死了。

第四任妻子姓宗,兩人純屬自由戀愛,傳說宗氏相中李白才華,千金買下李白在墻上寫的詩,從此墜入愛河。

宗氏的祖父也姓宗(廢話),名曰“楚客”。

宗楚客,一個大奸臣!

可我認為,宗氏和李白之間的感情的的確確稱得上是愛情。

【浪蕩子弟】

開元十八年(公元730年),李白三十歲。

因為心高氣傲,所以他一事無成,還給張說投過簡歷,因為措辭太狂太囂張,簡歷石沉大海。

李白感嘆,“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

在長安和市井待的時間長了,李白自己都覺得自己沒出息,無聊透頂!這一年的夏天,他離開長安,跑到嵩山上去找一個名叫元丹丘的朋友。這段時間,李白創作了很多詩歌,最著名的就是《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