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唐玄宗開元擁盛世

遣唐使遠洋入長安

到這份兒上,不弄死人不罷休,李林甫讓楊洄等人造了許多假證。

經過一幫人的點撥,李隆基怕三個孩子奮起反抗,急匆匆下旨賜死(在驛站)。該痛苦吧?可是,讓人心寒的是,李隆基還對自己的決策非常滿意。因為他幹的這件事,全過程都彰顯了皇帝的仁德。

太子李瑛舅家趙氏、妃家薛氏,李瑤舅家皇甫氏,紛紛被牽連,被貶的有幾十人。但李瑤家的韋氏,因為賢惠,李隆基寬宏大量地饒恕了她的罪過。他想象著一片贊揚聲,其實是一片罵聲。人們普遍認為李隆基的腦子的確是讓李林甫這頭驢給踢了,而且被踢得臉先著地,無力回天。

皇子李瑤、李琚,寬厚仁德,博學多才,篤志好學,無罪而死,實屬千古奇冤!

更神奇的是,李林甫受表揚了。

他是怎麽做到的?

李隆基表揚他辦事得力,理由在大理寺裏那幫人上。

某日,大理寺卿徐嶠寫了一篇作文,文曰:原先大理獄殺氣太重,鳥一直都不敢在這裏紮窩。可如今,刑部歲斷死刑五十八人,而烏鵲都在監獄上頭蓋窩了!這說明大理獄已經有了人氣,再沒有殺氣。這都是陛下的功德,臣要高呼萬歲!

李隆基看了文章後,感覺很興奮,此時,恰好碰見李林甫領著百官跑來祝賀。拍了一陣馬屁後,李隆基的興奮達到了最高點。但他清醒地意識到,其實他根本就不該接受這次賀表。你想想,身為皇帝,自己受這個功,臉皮是不是有點兒過不去?李隆基是知道這個道理的,便把盛世的大功推了一把,全都算在了李林甫和牛仙客的頭上。

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李林甫成功竊取了姚崇、宋璟、張說、張九齡、裴耀卿的革命果實。

詔令,中書令李林甫功勞最大,加封晉國公!

工部尚書、同門下中書三品牛仙客功勞第二,加封豳國公!

這絕對是李隆基最苦逼的一年,在這一年的年底,發生了兩件大事:第一,開府儀同三司、廣平公宋璟薨,時年七十五歲;第二,武惠妃貞順皇後薨,死的時候只有三十八歲。

李林甫是該笑,還是該哭呢?

李林甫堅強地笑了。前面的人都是炮灰,就算不過河拆橋,都混到這個份兒上了,誰比他還受寵?壽王李瑁的情況最差,自從武惠妃死後,他就再也沒有讓李隆基看重的砝碼了。忠王李玙與壽王李瑁相比,年長成熟,仁孝謙卑,又十分好學。經過一番權衡,李隆基還是下不了決心。他決心找知心人說說,和李林甫論過,最終,他決定再聽聽高力士的意見,因為高力士和李林甫一樣忠心耿耿,聰明智慧。

李隆基:“你是我的老仆了,你能不知道我想什麽?”(汝,我家老奴,豈不能揣我意?)

高力士:“不就是郎君定不下來嗎?”(得非以郎君未定邪?)

李隆基:“嗯。”(然。)

高力士:“陛下何必如此虛勞,只要選年長的孩子立下,誰敢多說什麽?”(大家何必如此虛勞聖心,但推長而立,誰敢復爭。)

李隆基:“……你說得對啊!你說得對!”(汝言是也!汝言是也。)

李林甫哭了,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六月,距原太子李瑛死後一年,李隆基終於選定了新太子為忠王李玙。李林甫為此郁悶了好多天,雖說整死任何皇子對他來說都不在話下,但說不定現在的皇帝什麽時候一口氣上不來就死了,下一任皇帝如果有能力,自己豈不是很難辦?

看起來,還是得集權一身,否則誰都靠不住。

很快,李林甫就高興了起來,因為張九齡死了。

李隆基畢竟是勵精圖治過來的,就算現在貪圖享樂,那也是會親自過問事情的。他親自體驗農民耕種,還親自選拔人才。他不會事無巨細地去做工作,也不知道下頭選人才具體是如何操作的,但還是下了一份求賢令,要求百官必須推薦賢才,否則就不受他李隆基的待見。

官員推薦賢良,李隆基頭一句就會問:“氣質比得上九齡嗎?”

官員一般會這麽說:“雖然氣質不如九齡,但論××,只怕有過之而無不及。”如果有人說:“氣質和九齡相差不遠,××卻遠勝於他。”李隆基就很高興,讓那人趕緊來見,等見了面,瞧見被推薦者不是那種腹有詩書氣自華的人,更不是生得氣質非凡的主,李隆基就顯得非常失望。

就是這樣勵精圖治,才使得在開元全盛的幾年,大唐兵力雄厚,每戰必勝,百姓安居樂業,大米堆在倉庫中,吃也吃不完。

姚崇、宋璟、張說、張九齡……還有許許多多的人,一起造就了大唐最輝煌的開元盛世。

何謂開元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