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第2/3頁)

不辦公的時候,大家就一起喝酒吃肉,鬥雞打球,騎馬郊遊,快快樂樂。據史料記載,為了傳話,待在中宮的中使(主要是太監擔任的,任務是負責傳話,聲音很尖銳)在通往諸王家門口的道路上,每隔一段就有一個。譬如身在皇宮中的三郎忽然覺得今天天氣不錯,適合打獵,於是說:“今天我們去打獵,午時在朱雀門前集合。”

第一個太監就高聲喊:“皇上有旨,今天我們去打獵,午時在朱雀門前集合!”

距離二十多米遠的第二個太監重復這一句話,第三個重復,第四個重復……

到了路的岔口,太監的路線分成幾條,分別通往諸王家門。

李業門口不遠處的太監叫道:“皇上有旨,今天我們去大連,午時在朱雀門前集合!”

李成器門前的太監叫道:“皇上有旨,今天我們去打臉,午時在朱雀門前集合!”

李範家門口的太監會喊:“皇上有旨,今天我們去大理,午時在朱雀門前集合!”

沒想到人肉電話的效果異常好,午正(中午十二點)時分,一幫人騎著馬集合了,然後裹挾著無數侍從,浩浩蕩蕩地殺向郊外的森林。

話說皇宮大殿中有五幄,李隆基和諸王常常在裏頭談天,或講論賦詩,間以飲酒、博弈、遊獵,或自執絲竹,吹拉彈唱,無所不能。

老大李成器愛吹笛子,老三李隆基愛好音律,李範喜歡琵琶,聚在一起,情緒都很高昂,也基本沒什麽拘束。

李隆基是很友悌的,諸王有生病的,李隆基擔心,一天到晚都不願吃飯,夜裏也睡不著覺。李業生病的時候,李隆基正在上朝開會(一般從淩晨五點開到下午一點多),怕李業不舒服,使人隔一會兒就來匯報情況。退朝後,李隆基親自為李業熬藥。熬藥的時候,風突然飆了,火頭回舔,正好卷到李隆基的胡子上。左右大驚,李隆基卻說:“能讓弟弟治好病,我胡子燒沒了又何足惜!”

記住,在古代,只有女人和太監沒有胡子,當然,也有某些巴結太監的官員故意刮掉胡子,以表示自己對太監的景仰之情。

說胡子燒掉沒關系,可見,李隆基這話是非常有魄力的。李成器從不談論時政,也故意不和人結交,那些想進讒言的無縫可鉆。

一直掛念大家的太上皇李旦同志得知了此事,竟然高興得睡不著覺,立刻讓兒子在興慶宮造了一座樓房,親筆題寫下六個大字:“花萼相輝之樓”。

何謂“花萼相輝”呢?

《詩經·小雅》有言:“常棣之華,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姚崇的危機】

兄弟友愛了吧?

下不來台了吧?

姚崇該慌了。

可他卻非常之淡定,他知道李隆基絕對不會為難他。

而且,他現在又盯上了在當時備受人們稱贊的魏知古。

先前有過介紹,魏知古是個賢臣,而當年,是姚崇引薦的,靠著自己的努力,一步步當上了宰相。

可讓姚崇面子上過不去的是,魏知古頂替了他,正式當上了紫微令(中書令)。很多小人都不爽,然而他們都不如姚崇不爽,姚崇覺得魏知古這人太死板,不好說話,也不替自己辦事,於是,他想出了一個狠招。為了能讓魏知古離開長安,去東都洛陽攝吏部尚書、東都選事,姚崇使盡渾身解數。後來,魏知古還真去了洛陽,而洛陽城中,有兩個青年,經常仗著自己親爹在朝廷當大官,在東都為非作歹。

很不靠譜的是,他們就是姚崇的兒子,因為姚崇跟他們說過,老爹我對魏知古有恩,你們倆知道就行了。

所以,他們這兩個渾小子,仗著老爹對魏知古的恩德,經常跑到魏知古這裏求他辦些不合理、不合法的事。魏知古煩死這兩個孩子了,一日回長安辦事,他把事情全都告訴了李隆基。

李隆基很憤怒,想要批姚崇一頓。

那日,李隆基裝作隨便地問姚崇:“愛卿的兒子才性如何?”

“臣有三子,兩個都在東都,為人不怎麽樣,想必肯定是有事幹擾了魏知古,臣還沒來得及問呢。”

李隆基本以為姚崇會隱瞞,卻不料姚崇果真是個不避親黨的人,於是高興地問道:“愛卿是怎麽知道的?”

姚崇很淡定地站在那裏,“剛開始,知古微賤,臣卵而翼之(像母雞孵蛋一樣保護他)。可是臣的兒子愚笨,他們認為知古肯定會報答臣,所以就做了很多過分的事,這不怨知古,都是臣管教不嚴!”

狡猾的姚崇,將所有罪過全推到了魏知古的頭上。

他的確是一個很有手段的人,以至於李隆基忽然覺得姚崇很可愛,而那個魏知古,簡直就是個忘恩負義的小人,真想廢了他的官。李隆基喋喋不休地在那裏咒罵魏知古,而此時,姚崇先生忽然變得正義凜然,一副大公無私的樣子,“臣的兒子人品不好,讓陛下的法度受到玷汙,陛下赦免他們的罪過,已經是格外開恩了。(太狠了,由不得李隆基不赦免他們了)如果因為這件事,陛下就把知古驅逐出去,天下必然認為陛下對臣有私心,連累聖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