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1] 關於文學的商業性[2]

在民主制度的影響下,實業階級不僅染上了文學愛好,而且也把商業精神引進了文學領域中。

在貴族時代,讀者的人數不多,並且喜歡吹毛求疵;然而,在民主時代,讀者不僅人數眾多並且不大挑剔。因此,在貴族制國家,如果一個文人沒有付出巨大的努力,那他肯定無法獲得成功,這種努力有可能會讓文人得到很高的榮譽,不過決不可能使他們賺取大筆財富;但是對於民主制度的國家來說,一個作家卻可以通過低價推銷作品而獲得大量的財富和些許名氣。[3]他需要的不是人們的欽佩,只要受到人們的歡迎就可以達到這個目的。[4]

由於讀者的數量逐漸增多,並且需求也在不斷變化,所以,即便是那些沒有什麽價值的書也可能成為暢銷書。

通常來說,民主時代的讀者大眾對待作家的態度,就像國王對待他的宮內侍臣。讀者大眾為作家帶來了大筆財富,但是內心卻輕視他們。試問:除了如此,還應該如何對待出生於宮庭或蒙寵而在宮庭裏生活的禦用文人呢?

在民主國家,總有一批作家把文學視為商業[5],在這些作家中,也會出現某個影響力勝過幾千個思想小販的思想批發商。

注釋


[1]民主並沒有讓人們的文學興趣深入到商業階級中,而是將商業的精神帶到了文學當中。

由於讀者的數量是巨大的,也很容易被滿足,這是因為他們對新事物的絕對需求,因此你只要不斷地出一系列的新作品就能賺大錢了,而不需要寫出完美的作品。因此人們很容易就能獲得不多的榮譽和大量的財富。

民主的文學為為數不多的偉大作者帶來了大量的有著各種觀念的銷售商。(YTC,CVf,第15頁)

[2]在這一章的文件袋上寫著:“這個小章節在我看來太短了(考慮到它的優點),我認為,要不就把它與其他章節合並起來,要不就去掉它。”在手稿中你也能找到這一章的一封草稿,但是卻不存在於草稿集中。這一章的中心思想,就像雷諾·維塔南在《托克維爾和浪漫主義作家》(《論文集》13,第二版,1959年,第180頁)中提到的那樣,讓人回想起聖伯夫的文章《工業的文學》(《兩個世界》,第19期,1839年,第675—691頁),參看《瑪麗》,I,第248頁。

[3]草稿中是這樣寫的:了解科耐、拉辛、沃爾尼在他們的作品中得到了什麽是非常有用的。

[4]草稿中是這樣的:

美國人不僅出產的書籍很少,並且基本上他們的書都僅僅是為了利益而寫的。從總體上來看你可以說他們的作家只在文學中看到了與他們在開發原始森林時看到的一樣的工業和種植業的發展。這很容易明白。

[邊上空白處寫著:這或許應該刪掉,因為美國人是無法表現出與之對立的另一種景象的。

如果他們在文學中受制於英國的貴族階級的文學天賦,如我之前所說的那樣,那他們是不會表現出民主的文學天賦中的那種缺點的。

但是這還是不太明顯]

這個缺陷是來自“文學”這個詞的。美國人沒有文學,但是他們有書籍,並且我所說的關於他們的書的事情都是真實的。

[5]草稿中是這樣的:這些作家要比貴族時代的作家們更渴望錢財,因為在這裏錢財是萬能的。

他們能更容易地掙到錢,因為讀者的數目是非常多的。

並且他們越不專注於作品的完美,他們就能掙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