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1] 為何美國人既建造一些無名的建築物又建造那些宏偉的建築物

我剛才已經說過,對於民主時代的國家來說,藝術制品的數量變得越來越多,但其價值卻在不斷下降。不過,這方面也有例外的情況。

民主國家中的每個個體都是非常微弱的,但代表眾人並統治眾人的國家的力量卻是非常強大的。[2]沒有一個國家的公民像民主國家的公民那樣渺小,而與此同時,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會像民主國家一樣強大,民主國家擁有的寬廣視野是其他任何一個國家無法與之相比的。在民主社會裏,當人們想到自己的時候,他們的想象力立即收縮;但是,當他們想到國家的時候,想象力便會無限擴張。因此,這些居住在狹促的空間的人,反而會期望將公共場所的建築物搞得氣勢恢宏。[3]

在美國人準備建都的地方,他們規劃著要建設一座巨大的城市。這個地方現在的人口還沒有法國的蓬圖瓦茲多,但是他們認為,有一天人口會要達到一百萬居民。他們現在就已經把方圓10裏以內的樹木全部伐光,給那裏的未來居民創造便利的條件。他們還在這個城市的中心建造了一座宏偉的大廈,供國會使用,並給它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國會大廈。

美國的各個州自己每天也都在籌劃或正在建設一些大項目,一些歐洲大國的工程師如果見到這些工程,肯定會為它們的規模感到驚訝。

因此,一方面,民主制度在引導人們去生產無數微不足道的制品;另一方面也在促使他們去建造一些非常宏偉的建築物。但這兩個極端之間是什麽呢?一片空白。所以,我們無法通過各地的巨大建築物來判斷建造這些建築物的民族的社會情況和制度。

我再說一句貌似有些離題的話:實際上,這種建築物也無法使人更好地理解這個民族的偉大、文明和真正繁榮。

在任何情況下,政權都能驅使全民去專門建設一項工程。為了達成某種宏偉的事業,即使科學水平不高,而且耗費的時間非常多,它也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但僅憑這種做法,我們仍然不能斷定這個民族就是最幸福、最文明的,甚至是最強大的。[4]當年,西班牙人到達墨西哥城時,那裏隨處可見宏偉的廟宇和巨大的宮殿。但這也無法阻止西班牙只靠600名步兵和16匹馬就征服了墨西哥帝國。

假如羅馬人能掌握一點兒水力學原理的知識,就不會在如今已變成廢墟的城市周圍建造如此多水道了。如果他們發明出蒸汽機,也許就不會修築伸向帝國四面八方的長長的石頭大道,就是那些所謂的“羅馬道路”。

這些宏偉工程現在只能供後人懷古了,它們既在證明羅馬人的無知,又在證明他們的偉大。

一個民族哪怕只是在地下鋪設幾條管道,在地上架起幾座鐵架,但沒有留下任何宏偉工程,或許這個民族在征服自然方面都比羅馬人更有能力。[5]

注釋


[1]1. 在民主社會中,個人是很弱小的,但是國家是非常強大的。人在思考自己的時候,想象力是非常狹窄的;而當人們將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國家上時,想象力則會無限制地增長。

在這樣的社會中,小成就的紀念是很少的,多的是偉大的豐碑。

美國人的例子會證明這一點。

2. 偉大的成就也如同藝術一樣不能證明國家的繁榮、文明和偉大。

墨西哥人和羅馬人的例子會顯示出這一點。(YTC,CVf,第13—14頁)

[2]一條注釋是這樣的:“正是由於他們的弱小造就了它的強大……

《野心》中的一段可以很好地詮釋這一點。”

[3]“在民主社會中,國家必須掌控規模和耗資非常巨大的作品,不僅僅是因為這些偉大的作品的優美,也是為了維持人們對偉大和完美的事物的喜好。”(草稿中關於藝術的章節,草稿,卷1)

在博蒙的文章中你可以找到這樣一條他在1835年一同去往英國的旅程中在草稿上寫下的記錄:

貴族制度。民主制度。

公共設施。

當我考察英國的公共設施的時候,一樣東西震撼了我:那就是他們的建築修繕的極盡奢華。在美國,我看到民主政府的機構設施卻極度地講究經濟性。比如:監獄、醫院。在我看來似乎這些設施已經是簡陋得不能再簡陋了。而在英國則完全相反:政府或者管理者總是設法讓每一種設施都耗巨資來建設。米爾班克的建築是多麽華麗啊!就連最微小的細節都是那麽的奢華!!兩千萬法郎的耗資只是用來關押兩千名罪犯!還有瘋人院!為了250名精神病人,耗資了250萬法郎(這還只是建築的造價),20萬英鎊啊。難道說貴族制度的精神就是讓每一樣東西都奢華宏偉,富麗堂皇嗎!還有格林威治!還有切爾西!

(1835年5月14日,倫敦)(YTC,博蒙,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