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1] 關於天主教在美國的發展

世界上民主程度最高的國家無疑是美國,據一些可信的研究報告顯示[2],天主教最發達的國家也是美國。初看之下,人們可能會對這種現象感到奇怪。

我們應當看到:平等一方面使所有人傾向於對事物進行獨自評斷;而另一方面又會使所有人期待社會上存在一個統一的、單一的和對大家都平等相待的權力。因此,在民主時代,人們都會盡力擺脫宗教權威的制約。但是,假如他們想信奉某一個宗教權威,那這個權威就必須是單一的,而且也是唯一的。凡是那些不歸於同一中心的宗教權力,都會使他們感到不悅,而且會使他們產生這種觀點:與其有好幾個宗教,不如沒有宗教。[3]

在這個時代,有一點是非常明顯的,那就是天主教徒的虔誠程度一直在下降,但基督教新教的教徒卻紛紛改信天主教。從天主教的內部來看,它好像是在走向衰退,但從它的外部來看,它又好像是在向前發展了。實際上,這個現象可以得到很好的解釋。

在這個時代,有虔誠信仰的人顯然很少,但是,他們如若下定決心信奉宗教,就會很快覺得自身有一種內在的本能在無意識地將他們推向天主教。雖然羅馬教會的一些教義和教規會讓他們感到吃驚[4],但是,從內心來說,他們依舊信奉它的紀律,而它穩固團結的特性也在吸引著他們。

如果天主教最終能夠將其引發的政治恩怨完全放下的話,那我會毫不懷疑地認為,這個貌似與它相抵觸的時代精神,不僅不會對它造成極其不利的影響[5],反而會使它在短時間內取得巨大成就。

在智力活動上,人們最常見的弱點之一就是願意犧牲邏輯去調和互相對立的原則。因此,無論是過去或現在,總有人在使自己的某一宗教信仰服從一個權威之後,又想放棄這個權威,而到別處去尋找其他的權威,放任自己的思想在服從和自由之間隨意飄蕩。然而,我仍然相信,相對於其他的時代,在民主時代中,這樣的人不會太多,但是對於我們的後代來說,他們將來肯定也會隨之逐漸分化,最終成為兩大類:一類人徹底脫離基督教;另一類人則選擇皈依羅馬教會。

注釋


[1]這一章節在手稿中標注的是第五章,它和之後的一個章節都沒有包含在CVf筆記本的列表上。在手稿中,第一個題目是《平等的進步是如何支持天主教的發展的》。

在手稿的文件夾封面寫著這樣的字跡:“也許能向華什先生尋求一些幫助。”這裏提到的可能是羅伯特·沃爾什,美國記者,《國家公報》的創始人。托克維爾和博蒙曾與他在費城會過面。(喬治·W. 皮爾森,《托克維爾和博蒙在美國》,第475—76,537頁)

[2]與美國人的一些交談讓托克維爾確信了天主教在美國的快速增長。這個事實曾引起一些美國評論家的爭論。關於這個話題,記得在他從美國寄回來的第一封信中,托克維爾指出如果中下層階級傾向於天主教,相反上層階級就會轉而傾向一位論教派。(參看按字母排序的筆記本A;YTC,BIIa;《遊記》,OC,V,1,第230—232頁。YTC,BIIa包含了一篇摘自《亞洲遊記和每月記錄》1831年4月4日第316頁上關於印度的轉變的注解。這篇注解沒有再次出現在《遊記》中)

[3]“可以進行兩次古怪的談話,一次是與信奉新教的首相的談話,另一次是與天主教牧師的談話。他們都被要求支持與他們在其他地方所習慣支持的所有相反的觀點。

這兩次談話之前將必須有一個對這兩個人和他們的制度的描述。這些都會產生非常有趣的細節,特別是對於法國公眾來說。”(YTC,CVa,第55頁,見題目為《美國的教派》的附錄)

[4]手稿上寫的是“讓他們感到反感”。

[5]手稿中這一章節是以這樣的結尾結束的:

“最後,在所有需要一種宗教信仰的人當中,它將成為唯一的宗教。

“我認為所有組成基督教民族的人們,可能在長遠看來除了分成兩部分以外,將不會再次分離了。一些人會完全地離開基督教,而其他人則會進入羅馬教會。”

1843年,托克維爾有了一個非常不一樣的關於天主教和民主關系的隱秘觀點。

他在給弗朗西斯科·德·科爾塞勒的信中寫道:“天主教在一些方面產生了如此令人贊賞的影響,人們應該用自己所有的力量來支持它,因為在法國,宗教精神只有依靠它才能存在,我很擔憂天主教不能接受新的社會。我永遠不會忘記它在舊社會中的地位,每當它被賦予了一些權力,它都會立即充分地使用它們。我只會對你一個人說這些。但是我對你說這些是因為我想你能走入我最為隱秘的思想世界中。”(《與科爾塞勒的通信》,OC,XV,1,第17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