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氣吞萬裏如虎(第3/5頁)

檀道濟揮師渡河南下,與王鎮惡合兵猛攻潼關,大敗後秦軍。姚紹不愧關右名將,不慌不亂,據險堅守,派軍隊截斷晉軍陸上和水上糧道。

轉眼到了第二年三月,晉兵軍糧短缺的現象越來越嚴重。劉裕的後繼部隊看不見蹤影,士兵們恐懼不安。

檀道濟召開緊急會議,有將領提出舍棄輜重,輕軍而退,與主力會合。沈林子按劍大怒,聲色俱厲:“相公志清六合,今許、洛已定,關右將平,大事成功與否系於前鋒。奈何沮乘勝之氣,棄垂成之功!況且大軍尚遠,賊眾方盛,即便退兵,走得了嗎!下官授命先行,決不回頭,今天這場仗我自己去打,不知你們這些君子有何面目去見相公旗鼓!”

沈林子破釜沉舟,回到營地,下令填塞水井,焚燒營舍,率麾下數百名士兵攻打秦軍西北營寨。

幾百人對幾萬人,有用嗎?有用!打仗靠的是勇氣,沈林子激發了晉軍的鬥志。晉軍集體出動,猛攻敵營,大敗秦軍,俘獲數千敵人。

秦軍連輸數陣。姚紹仰仗人多勢眾,堅守不戰。晉軍諸將只得命人飛騎報告劉裕,請求派兵支援。

劉裕大軍已入黃河,可偏偏沒法子趕路,因為河岸有拓跋鮮卑十萬鐵騎。

叁 卻月陣

黃河以北是北魏國領土。北魏在黃河南岸唯一據點滑台的守將尉建見晉軍聲勢浩大,氣勢洶洶,棄城渡河逃走。

水軍先鋒王仲德進駐滑台,占便宜賣乖,向百姓們說:“我們晉朝本來打算用七萬匹布帛做代價向魏國借道,不想你們的守將突然放棄城池走了。”言下之意,我們不想與魏國為敵,布匹省下了。

北魏明元帝拓跋嗣大怒,召集文武官員商議對策。此時晉朝的使臣和後秦國的使臣都到了,劉裕借道,姚泓求援。

拓跋嗣夫人姚氏是姚興的女兒、後秦國的西平長公主,深得拓跋嗣寵愛,曾想立為皇後,可惜鑄金人沒有成功不得立,以夫人名義統領後宮。拓跋嗣幾次想扶正,姚氏總是謙讓說,別因為我破壞了大魏國的舊例。拓跋嗣是個明理的人,妻子越賢淑明理越受寵。

有這麽一位夫人,從感情上講,拓跋嗣傾向於後秦國,但軍國大事不是皇帝一個人說了算。國家利益至上,要聽聽臣下們的意見,除非你是個昏君。

群臣異口同聲:“潼關天險,一夫當關,萬夫不開的地方,劉裕用水軍怎麽可能攻下來?黃河以北一片坦途,晉軍登岸向北進攻容易多了。劉裕聲言伐秦,其志難測,明明是假途伐虢之計。再說了,秦國與我國聯姻,不可不救,應迅速派兵切斷黃河上流,阻止晉軍西進。”群臣認為劉裕滅後秦是假,趁機北上打魏國是真,要求出兵與晉國開仗。

拓跋嗣眉開眼笑,這下找到救援大舅哥的理由了。偏偏有個不識時務的人堅決反對,他是博士祭酒崔浩。

崔浩時年三十七歲,河北高門望族。說這話的時候,恐怕誰也不會想到,不出十年,滿朝鮮卑豪強都會聽命於他這個漢人。

崔浩說:“劉裕圖謀秦國的野心不是一天兩天了。姚興去世,姚泓愚劣懦弱,國家發生內亂,劉裕趁其危難出兵討伐,志在必得。如果我們扼守上流,使晉軍不得西進,劉裕一怒之下,必定登岸北侵,我們反倒成為秦國的替死鬼。不如借道,聽任晉軍西上,然後用大軍斷其歸路。如果劉裕打下關中,會感激我們借路的恩德;如果兵敗,我們也會有援救秦國的美名,這才是上策。況且,南方與北方風俗不同,即使國家放棄恒山以南的領土,劉裕必不能以吳越之兵與我爭守河北之地,安能為患!為國家定大計的人,只能以社稷為重,怎麽能顧念一個女子!”

既養漢,又撇清,這就是政治。崔浩說得很圓滑,憑什麽去做秦國的替死鬼,完全可以做得讓兩方感激我們,爭著說:“謝謝了啊!”

鮮卑貴族們不這樣想,他們總覺得劉裕是沖著河北來的,紛紛發言:“劉裕西入潼關肯定害怕我們切斷退路,腹背受敵。如果北上,秦國必定不敢出關助我。所以說,劉裕是聲西擊北,意在我國。取什麽關中,想取河北。”

拓跋嗣內心希望幫助秦國。不管劉裕有沒有攻打魏國的意圖,都不能掉以輕心。下詔大將叔孫建、公孫表引兵渡河,將畏敵逃跑的尉建斬於滑台城下,投屍黃河,向晉軍示威。司徒長孫嵩為大都督,率大將娥清、阿薄幹調集步騎十萬屯駐黃河北岸,嚴陣以待。

浪濤奔湧而來,拍打河岸,黃河呈現一派壯觀景象。晉軍船隊覆壓河面,南岸絳旗迎風招展,北岸魏軍綿延不絕,數千魏國鐵甲騎兵尾隨晉軍船隊西行。

船艦只能靠南行駛,晉兵在南岸用長繩牽引戰船。風水迅急,有的牽繩突然扯斷,戰船就漂流到北岸,船上的士兵和物資遭到魏軍誅殺劫掠。劉裕派軍還擊。晉軍一上岸,魏騎就逃跑,等晉軍回到船上,魏騎又返回岸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