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劉邦西進 九、相遇彭越(第2/2頁)

彭越與眾人約定,第二天早上日出時集合,共同起兵舉事,晚到者以軍法論處,斬首無赦。到了第二天約定時辰,晚到者有十余人,最晚的人,一直到中午才來。於是彭越沉下臉來對眾人說:“在下年長,諸君一定要我承頭。起兵舉事關系大家生死,非軍紀嚴明不能存立。昨日有約在先,今日晚到者為數不少,違約犯令者不可全部處死,請將最後到者一人斬首。”眾人都是鄉裏舊識,平日裏稱兄道弟,嘻笑拖拉慣了,以為彭越不過是嚇唬嚇唬人而已,紛紛笑著說:“彭大哥何至於如此,以後不敢就是了。”彭越面不改色,冷冷命令手下,當即將最後一名晚到者斬首。隨即堆築土壇,以其頭置於壇上,祭祀軍神,整列編制部下,起誓頒布號令。眾人大驚失色,這才知道軍中有約,違令者斬,從此畏服彭越。彭越整軍以後,出巨野澤在附近郡縣開始反秦武裝活動,聚集了一千余人。

劉邦軍抵達昌邑時,劉邦已經起兵一年半,是楚軍中獨當一面的著名將領,爵封武安君,官任碭郡長,統領萬人之眾,親奉懷王西進攻秦之使命。昌邑是碭郡的屬縣,名義上在劉邦的管轄之下。對於劉邦,彭越是早有所聞,劉邦軍進攻昌邑縣城時,彭越以當地軍充任前導,積極協助劉邦軍展開軍事行動。進攻昌邑縣城的軍事行動,沒有成功,劉邦軍西向南下,往碭郡東部的陳留開封方向移動,彭越則繼續留在昌邑一帶,以巨野澤為基地,擴大軍隊,繼續占山為王,無所統屬。

以戰國地域論,彭越是魏國人。秦末亂起,六國復國反秦,彭越既不願意附楚,也不願意助秦,在秦楚相爭之間取觀望的態度。魏國王政復興,他對復興後的舊王族政權,也持保留的態度。他的行動,不能用國別、地域或者氏族的理由來加以解釋。彭越是下層社會出身的人,沒有任何家世憑藉,他只想依靠自己的力量,趨利避害,博得人生的富貴榮華。利益所在,就是行動所向,是彭越類功利主義者的行動準則。在秦末的戰亂中,彭越始終是一支獨立活動的武裝力量,不固定從屬於任何王國,只從屬於能夠給予自己最大利益的勢力。

劉邦與彭越頗有相同之處,同是下層出身的群盜首領類人物,奉行類似的功利主義。昌邑的這次合作,雙方都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在家鄉近處共同作戰,增進了彼此的了解。劉邦和彭越在昌邑作戰中結下的關系,宛若一粒種子埋下,等到劉邦與項羽爭奪天下、楚漢戰爭進行到緊要時刻,彭越的協力出兵,竟然成了決定勝負的關鍵之一。未來真是不可以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