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劉邦西進 九、相遇彭越

前 言

彭越是下層社會出身的人,沒有任何家世憑藉,他只想依靠自己的力量,趨利避害,博得人生的富貴榮華。在秦末的戰亂中,彭越始終是一支獨立活動的武裝力量,不固定從屬於任何王國,只從屬於能夠給予自己最大利益的勢力。

二世二年後九月,劉邦與項羽結為兄弟,就他們起兵以來同甘共苦的情義做了名分上的聯接。隨後,項羽隨宋義北上救趙,劉邦奉懷王之約西向攻秦,各自奔赴不同戰場。二人從此分道揚鑣,成為政治上的對手。也許正應了那句有名的話,世上只有永恒的利益,而沒有永恒的友誼。

劉邦軍由碭縣出發,首先向東郡的城陽方向移動。劉邦軍的主要目的,是收集散失的陳勝軍和項梁軍的殘部,擴大軍隊。就在上個月,項梁軍在城陽北部的定陶被章邯擊破,項梁戰死,軍隊潰散。在擴軍的途中,劉邦軍在城陽一帶攻擊駐守的秦軍營壘,擊破兩支地方秦軍。十月,劉邦軍南下往碭郡方向回移,在東郡和碭郡間的成武縣,與秦東郡郡尉所領的部隊以及王離軍留在河南的一支部隊交戰,將其擊潰,回到碭郡進行整編休整。十二月,劉邦軍在碭郡栗縣(今河南夏邑),收編了楚軍將領剛武侯的一支四千人的軍隊,然後與活動在這個地區的魏國將領皇欣、武蒲所領的魏國軍隊聯合對秦軍作戰,取得勝利後,再次回到碭縣休整。二月,劉邦軍北上進攻昌邑縣,沒有攻打下來,回首向陳留方向進軍,終於開始西向攻取關中的行動。

我整理歷史到這裏,對劉邦接受懷王之約後的行動頗有疑問。劉邦受懷王之命,奉懷王之約西進攻取關中,是在二世二年後九月,以後半年多時間裏,劉邦軍一直徘徊於碭縣、栗縣、成武、城陽一線作南北往來的軍事行動,並未西向往關中方向進攻。在這期間,從二世二年後九月到二世三年十一月間,宋義統領楚軍主力停留在薛郡無鹽縣附近的安陽,一連停駐了四十六天,毫無渡河援救趙國的動向。對於如此行動,宋義向狐疑的部下們所作的解釋是坐山觀虎鬥,等待秦軍攻擊趙國的結果。想來,宋義是懷王親自選任的大將,他的解釋,或許就是懷王宮廷的意圖。劉邦也是懷王親自選任的將領,他在同一時間滯留碭縣一帶逡巡徘徊,應當也是懷王宮廷方面相同意向的結果。懷王宮廷方面的意向,或許就是指示劉邦暫時不要遠離碭郡一線,一方面側翼觀望北部戰場,一方面防止東郡一帶的秦軍襲擊楚國的首都彭城。

十一月,項羽殺宋義,奪取軍權,迫使懷王追認既成事實,迅速統領楚軍渡過黃河北上救趙。十二月,殲滅王離軍於巨鹿城下,解除趙國之圍,成為各國聯軍統帥。此時的劉邦軍,仍然徘徊於碭縣一帶。一月、二月,項羽統領各國聯軍在巨鹿稍作休整以後,開始向築營於漳河一帶的章邯軍進攻,迫使章邯軍節節敗退,退守河內郡安陽縣一帶固守待援。一直等到了這個時候,劉邦軍西進攻取關中的行動仍然沒有開始,其攻擊的方向,仍然是在南北線上。

二月,劉邦軍由根據地碭縣出發,北上進攻昌邑縣。這次軍事行動的意義,同樣屬於半年多來劉邦軍南北往來徘徊行動的一環。不過,劉邦的這次軍事行動,卻使他結識了另一位英雄人物──彭越,奠定下了將來聯合作戰、共取共有天下的基礎。

彭越是昌邑縣人。昌邑在碭郡北部,本是魏國的地方。昌邑以北,東郡城陽以東,薛郡張縣(今山東梁山東北)以南,是一大湖泊沼澤地,稱為巨野澤。彭越本是漁民,在巨野澤中打魚謀生。秦始皇末年,徭役繁重,法律苛酷,彭越聚集起一幫漁民弟兄,亡命於巨野澤中,與亡命於芒碭山的劉邦一樣,成了不法的群盜,很得不軌少年們的擁戴。陳勝起兵於大澤鄉,關東地區紛紛響應,眾兄弟蠢蠢欲動,請求彭越效法起兵反秦。彭越的回答是:眼下秦楚兩龍相鬥,我們不妨再等等看。

天下大亂中,彭越在巨野澤中蟄伏觀望了一年有余,不為外界所動。二世二年十二月,魏咎從陳勝處回到了魏國稱王,魏國正式復蘇,彭越沒有去歸附。半年後,二世二年六月,章邯戰勝魏、齊、楚聯軍,魏咎在臨濟自殺,彭越也沒有舉動。直到二世三年十二月,項羽在巨鹿城下大敗秦軍,全殲王離軍,章邯軍退卻,秦王朝的敗局已經明顯,彭越才從巨野澤中姍姍晚出,加入到群雄角逐的行列當中。

秦軍大敗於巨鹿的消息傳來,巨野澤一帶的年青人再也按捺不住,有數百人集聚起來,來到彭越藏身的地方,一致請求彭越出山,承頭帶領眾人打下一片自家的天地來。彭越覺得時機已經成熟,只是眾人之心尚未畏服,先作推辭,在眾人一再請求下,才接受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