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天下亂了 六、項氏叔侄起江東(第2/2頁)

項羽跟隨項梁來到江東的時候,大概已經成年。他身高八尺有余(大約在一米八五到一米九左右),力能扛鼎,天生一副武將的體魄,才氣勇武,超越常人,接觸過他的人,沒有不生畏懼之心的。項梁呵護項羽長大,讓他讀書寫字,引導他走文法官吏的道路,但他學不進去。於是又讓他去學劍術,引導他走武吏出仕的方向,他又是中途而廢。項梁怒其不成材,項羽自有辯解,他說:“學習認字寫字,不過可以書寫名字而已;學習武藝劍術,不過一對一對打而已。要學,就要學習與萬人對敵的本事。”於是項梁教授項羽兵法,項羽大喜,學了個大概,又無意深入下去。

始皇帝第五次巡遊天下,進入會稽郡經過吳縣,項梁與項羽一起前去觀瞻。萬人空巷的盛大行列中,項羽遙遙遠望始皇帝的車馬行列,冷冷說道:“此人可以取而代之。”項梁大驚,一把掩住項羽的嘴告誡說:“不要妄言瞎說,有滅族之禍!”不過,從此以後,項梁對項羽另眼相看。憑他的閱歷眼光,他覺察出項羽非同尋常。此時的項羽,年紀在二十三歲,正當江東起兵的前一年。

二世元年七月,陳勝起兵,關東大亂,會稽郡也受波及而政局不穩。觀望到了九月份,會稽郡代理太守殷通感到秦朝大勢已去,天下政局的重新組合已經勢不可免。殷通是秦政府直接任命的地方大員,不是當地人,他素來看重項梁的家世能力,以為要在本郡起兵必須藉助項梁的威望。他請項梁來郡府商議大事,說:“整個江西地區,已經紛紛反叛,大概是到了天意滅秦的時候了。有話說先發制人,後發則制於人,我決意舉郡起兵,想以項公和桓楚為部將,共同成就大業。”

項梁是有用心有準備的人,陳勝起兵以來,他密切關注局勢,暗地裏籌劃行動。他所等待的,只是一舉而起的時機。聽了殷通的話,項梁心中暗喜,計上心來。桓楚是當地名族,在吳縣地區聲望極高,當時逃亡在山澤之中。項梁應道:“桓楚逃亡在外,沒有人知道他的所在。侄兒項籍與桓楚有交往,知道他的蹤跡。要找到桓楚,只有請項籍來打聽。”殷通同意了。

項梁得到殷通的許可出得府來,見著項羽做了吩咐,命令項羽帶劍在門外等候召見。項梁再次進府入堂,入坐後對殷通說:“項籍已經在門外聽候,請府君召見,然後命令他去找回桓楚。”殷通傳令宣項羽進來。項羽進到堂上,詢問回答之間,項梁使眼色一聲令下,項羽迅速拔劍刺殺殷通,斬下頭來,交由項梁一手提持,又將殷通佩帶的郡守印綬取下,由項梁掛在身上,以此號令府中。事出突然,郡府官吏警衛群龍失首,一時大亂,項羽當即斬殺了不聽命者數十人。一府當中,人人恐懼懾服,紛紛俯身願意聽從項梁。

項梁奪取會稽郡府以後,馬上召見會稽郡與吳縣的官吏和地方豪傑,曉以之所以殺郡守、起兵反秦復楚的大義。得到他們的支持後,項梁被推任為會稽郡太守,全面負責郡政,項羽出任郡都尉,協助項梁統領軍隊。在項梁的主持下,會稽郡各縣動員征兵,經過挑選,得到精兵八千人。這支八千人的軍隊,成為後來的項氏楚軍和楚國政權的核心力量。因為其成員,都是會稽郡屬下各縣的江東子弟,史書上稱之為江東子弟兵。

項梁和項羽在吳縣發動江東起兵,得到秦王朝吳縣縣令鄭昌的有力支持。鄭昌後來成為楚軍的重要將領,被項羽封為韓王,主持韓國軍政,抗拒劉邦的東進,也是一位不可忽視的歷史人物。此是後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