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天下亂了 六、項氏叔侄起江東

前 言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項氏一族,雖然淪落為尋常百姓,楚國貴族、王侯將相的意識未曾消失,依然矜持地維持著戰國分封的流風逸韻。

秦二世元年九月,項梁和項羽起兵於江東地區,史稱項氏江東起兵。

長江滾滾,西來東去,至江西九江以後,折向東北流抵安徽蕪湖,過蕪湖以後,幾乎成正北向流往南京,南京以後,又折向東去,匯入東海。古往今來,長江兩岸,以南北劃分;唯九江至蕪湖,特別是蕪湖至南京一段,以東西劃分,長江以東的江蘇南部和浙江北部一帶,由此被稱為江東。江東地區,古來是吳國和越國的土地,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滅亡吳王夫差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裏。楚懷王二十三年(西元前三〇七),楚國滅亡越國,從此,這裏成了楚國的領土。秦始皇滅亡楚國後,在江東地區設置了會稽郡。會稽郡郡治在吳縣(今江蘇蘇州),下轄丹徒、曲阿、江乘、秣陵、丹陽、婁縣、陽羨、海鹽、由拳、烏程、鄣縣、余杭、錢唐、山陰、歙縣、黟縣、句章、諸暨、烏傷、大末等縣,是人口眾多、經濟發達的地區。

項氏一族,是楚國的名門貴族。祖上是楚國的王族,分枝下來,世世代代出任楚軍將領,有功受封於項,建立封國,取地名作為氏名,一族遂稱為項氏。項氏的封地項國本在潁水南,就是現在的河南項城一帶,以秦的政區而言,就是陳郡項縣。項縣本是楚國的領土,戰國中後期以來,楚國受到秦國東進的壓迫,領土被蠶食侵奪,節節向東方後退。項氏一族,為了躲避秦軍的威脅,也隨同東遷。他們大概首先遷徙到了泗水郡西部的相縣(今安徽淮北);後來再向東,遷徙到了泗水東岸的下相縣,也就是現在的江蘇省宿遷一帶。項、相音同,陳郡項縣─泗水相縣─泗水下相縣,自西而東,或許就反映了項氏一族的家世變遷和遷徙路線。

項羽,名籍,字羽,於楚幽王六年(前二三二)生於下相縣。他的祖父,是楚國名將項燕。西元前二二四年,項燕統領楚軍,大破入侵的秦軍;次年,秦舉國攻楚,項燕被秦將王翦圍困於泗水郡蘄縣,兵敗自殺,楚國也由此而亡。項燕死時,項羽只有九歲,由叔父項梁撫養長大。項梁是項燕的第四個兒子,關於他早年的行狀事跡,我們知道得不多。始皇帝統一天下以後,曾經遷徙六國王族和貴族,或者到僻遠之地,或者到關中鹹陽附近,項氏一族,大概是沒有被遷徙,繼續居住在下相故地。不過,同所有的六國貴族一樣,項氏一族失去了舊有的封地特權,成為帝國治下的編戶齊民。

俗話說,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項氏一族,雖然是淪落為尋常百姓,楚國貴族、王侯將相的意識未曾消失,依然矜持地維持著戰國分封的流風逸韻。戰國時期的六國貴族,正當古來的貴族社會和新興的平民社會交替之際,舊傳統和新風氣交匯融合。他們在朝出仕帶兵,執政出使,沿襲古來世卿世祿的傳統;在府則招聚賓客遊士,不問門第出身,俯身低首,交接新興的平民下士。君臣之間,是同族親屬,由血緣姻親相維系;主客之間,是恩信俠義,由個人間的然諾義氣相連接。六國滅亡以後,各國貴族執政出仕的途徑斷絕了。懦弱無能的人,意氣消沉,或者種田,或者放羊,脫胎換骨,變成了普通的平民百姓;強項不屈的人,隱身於民間社會,交接不軌志士,遊俠任氣,一心一意要恢復故國舊土,變天復辟。項氏一族,屬於後者。

楚國滅亡以後,項梁成了項氏一族的主心骨和頭面人物,撫養項羽,由他一手操持。項梁遊蹤遠,交接廣,下至閭裏民間,上至縣郡官府,所及之處,上上下下,裏裏外外,編織起一道嚴密的關系網。這道關系網,不僅關系到項梁的一生,對於秦末之亂的歷史,也有不可忽視的影響。

項梁曾經到過關中地區,觸犯刑法,被逮捕關入櫟陽縣(今陜西西安東北)監獄。他動用自己的關系網,請托蘄縣獄掾,就是縣政府的司法局長曹咎,修書一封,送與櫟陽獄掾司馬欣,將事情擺平,安然出獄。曹咎後來跟隨項梁、項羽起兵作戰,爵封海春侯,官至大司馬,成為楚軍的主要將領之一。這位司馬欣,也不是平凡的人物,他是關中櫟陽人,後來成了秦軍統帥章邯的心腹。巨鹿之戰後,他促成章邯投降項羽。項羽分封天下的時候,念及舊情新功,被封為雍王,首都就在櫟陽。項氏一族,與關中和秦國人的關系,至少可以追究到這裏來。

項梁曾經殺人結仇,在故鄉下相呆不下去,帶領項羽一道越郡東南遷徙,定居於會稽郡吳縣。江東是吳越故地,民風強悍,逞勇好鬥。吳縣是江東的中心,會稽郡治所在,戰國末年楚國的著名政治家,與魏國信陵君、趙國平原君、齊國孟嘗君齊名的四大公子之一春申君黃歇,他的封地就在這裏。有英雄引領,受世風薰染,當地遊俠交接,主從依附的風氣盛行。吳中人士景仰項氏名族,久聞項梁大名,對於項梁的到來,歸心低首,紛紛依附在他的門下。客居吳中的項梁,隱然成了民間社會的領袖,地方上的頭面人物,其影響和勢力之大,連郡縣長官都對他另眼相看,成為會稽郡府、吳縣縣庭的座上客。吳中地方上有大的徭役征發和喪葬祭祀等事情,項梁往往被推選來主持其事。受世代名將家世淵源的薰陶,項梁深諳兵法,富有組織能力。他在受托為地方舉辦事情的時候,暗中用兵法規範組織賓客子弟,有意識地在使用中考察用人。同時,吳中地區人力物力的調配使用,早就在他的掌握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