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天下亂了 五、張楚政權的建立

前 言

張楚政權建立後,陳勝起義軍與秦王朝間的鬥爭有了質的改變。由屯戍兵引發的兵變變成了國家之間的對抗,以復興的楚國對抗暴虐的秦國。

大澤鄉起義,最初只是帝國屯戍兵的兵變。帝國軍隊的編制,以郡為基本單位組建獨立的軍團。郡是軍政合一的軍事行政機構,郡守稱將軍,全面統領一郡之軍政和民政。郡守下面設有一名或者數名都尉,作為副將專門負責軍務。郡軍團,由郡所轄各縣的縣軍組成。縣也是軍政合一的軍事行政機構,征兵的基本單位。縣軍征發集結後,由全面負責一縣軍政的縣令長,或者專門負責縣軍務的縣尉統領,組成縣分軍團,編入郡軍團中。帝國有重大軍事行動時,以郡軍為單位,集結數個或者數十個郡軍團作戰,戰爭結束後各歸其地解散。陳勝、吳廣奪取了部隊的領導權後,九百人的屯戍兵,迅速按照帝國的軍制重新組織起來。他們將原本相當於縣軍規模的部隊擴大編制為郡兵軍團,以陳勝為將軍,以吳廣為都尉,開始進攻所在的郡縣。

陳勝軍首先攻占了駐地大澤鄉,進而攻占了大澤鄉所在的蘄縣城。蘄縣過去是楚國的領土,也是楚國大將項燕領軍抗秦、激戰身亡的戰場。在民眾苦於徭役和暴政的時候,陳勝、吳廣以項燕和復興楚國的名義起兵蘄縣,可謂是占了天時、地利和人和,蘄縣民眾積極響應和支持陳勝軍。攻占蘄縣以後,陳勝軍得到了第一個可以作為依憑的據點,征兵擴軍,整編策劃,一一順利進行。在蘄縣,陳勝軍做了東西分進的軍事部署,以符離(今安徽宿州南)人葛嬰為將,統領部分軍隊向蘄縣以東和以南的地區發展,陳勝和吳廣統領軍隊主力向西方進攻。西進的陳勝主力軍沿澮河進軍,首先攻克蘄縣的西北鄰縣铚縣(今安徽宿州西南),沿河繼續西北行,進入碭郡境內。進入碭郡以後,陳勝軍攻占了酂城(今河南永城西),再折向東南,攻占譙縣(今安徽亳縣),西向進入陳郡,攻占苦縣(今河南鹿邑)、柘縣(今河南柘城西北),乘勢揮師南下,向陳郡郡治陳縣進攻。當時,事出突然,陳郡郡守和陳縣縣令都不在任上,陳郡副長官陳郡守丞統領秦軍進行了抵抗,守丞戰死,陳勝軍進入陳縣城。

陳縣是陳勝軍攻下的第一座郡治大城,故地在今天的河南省淮陽市。陳縣交通南北,貫通東西,連接黃河水系和淮河水系的鴻溝,就經過這裏,是中原地區的一座重要城市。西周春秋時期,陳是陳國的國都,戰國時成為楚國的領土,戰國末年曾經一時做過楚國的首都,秦滅楚以後設置陳郡,將郡治設在陳縣。

正如我在第二章《韓國貴族張良》的敘述中已經詳細談到過的,陳縣這個地方,從戰國末年以來,就一直是反秦的熱土,層累著楚國舊都、韓王遷地、昌平君和項燕的反秦據點等種種歷史積澱。進入帝國以來,反秦的暗流也始終在陳縣一帶湧動。魏國的遊俠名士張耳和陳馀,被秦政府通緝後,是逃到陳縣作裏監門潛伏下來的;張良離開韓國,開始反秦串連時,他的第一個長期停留的地方,也是陳縣。與陳勝一道領導大澤鄉起義的吳廣,出身於陳縣近鄰的陽夏縣。九百名首事的戍卒中,陳縣附近的人當不在少數。正是出於獨特的地理和歷史條件,陳縣成了陳勝軍首先奪取的目標。進攻陳縣時,陳勝軍已經擁有六、七百乘戰車,一千余名騎兵,步兵數萬人。此時,距離大澤鄉起兵不過一個月左右。

攻占陳縣以後,陳勝延請陳縣地方的父老豪傑、有影響的人士,共同協商今後的反秦大事。這次協商會議,吸引了各方人士的廣泛參加。會議上,陳縣的地方父老們建議陳勝迅速建立政權,稱王復興楚國,以復興後的楚國的名分號召天下,推翻秦王朝。陳勝和吳廣采納了陳縣父老的意見,以陳縣為首都,建立了張楚新政權,擁立陳勝為王。陳勝所建立的張楚國號,取“張大楚國”的意思,表示楚國由此復興,更由此而張大。

張楚政權建立後,陳勝起義軍與秦王朝間的鬥爭有了質的改變。由於有了王國政權,由屯戍兵引發的兵變就變成了國家之間的對抗,以復興的楚國對抗暴虐的秦國。有了張楚的旗幟,天下響應,人心歸之如流,關東各國各地各階層各等人士,或者遠道來歸,親赴陳勝麾下,或者就地起兵,呼應張楚的名分。孔子的後人孔鮒,帶著孔氏的禮器來歸附陳勝,做了張楚的博士官。魏國王室後裔魏咎、楚國的封君蔡賜、魏國的名士張耳和陳馀等等人士,也都紛紛匯集到張楚陳勝麾下。兩三個月內,以楚國地區為中心,秦嘉、朱雞石等人起兵於淮北,項梁、項羽等起兵於江東會稽郡,劉邦等起兵於沛縣,英布、吳芮等起兵於番陽(今江西波陽東北),陳嬰等起兵於東陽,都以張楚為號召,共同復楚反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