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從李隆基發動唐隆政變,到當上太子,再到登基為帝,他身邊的主要謀臣先後有劉幽求、崔日用、姚崇、宋璟、張說、郭元振等人。這些人都曾經入閣拜相,在李隆基走向皇帝寶座的道路上披荊斬棘,為其最終登上權力巔峰發揮了不可小覷的作用。然而,也是在這一路上,李隆基與太平公主的政治博弈越演越烈,於是這些元勛功臣一個個相繼落馬,全部被罷去相職,多數還被逐出了朝廷。

其中,崔日用最早被貶為荊州長史;接著是姚崇和宋璟,被貶為地方刺史;然後是張說和郭元振,張被罷為尚書左丞,貶至東都,郭被罷為吏部尚書,後轉兵部尚書;最後是劉幽求,下場最為不堪,被剝奪一切職務,披枷帶鎖流放嶺南。

在太平一黨看來,當這些人被一個個清除出權力中樞之後,李隆基就只能算是一個光杆司令了。

然而,事實並不像太平一黨所想象的那樣。

李隆基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在上述那些眾所周知的謀臣之外,李隆基身邊一直隱藏著一個得力心腹,只因此人入仕很晚,資歷較淺,而且刻意表現得非常低調,所以並不為人所熟知,自然也就沒有引起太平一黨的警覺。

這個人就是時任中書侍郎的王琚。

跟朝中一般的官員比起來,王琚的人生顯得頗有傳奇色彩。

他是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市)人,少時即為孤兒,但是人很聰明,富有才略,喜歡術數煉丹之學。他有一個叔父在武周時期官至鳳閣侍郎,王琚估計是得到了這個叔父的照顧和薦引,所以在神龍初年進入東都,與中宗駙馬王同皎交往,頗受器重,漸漸成了王同皎的密友。

當時,武三思擅權亂政,極力打壓異己,尤其是對五大臣進行了殘酷的打擊迫害。作為神龍政變的功臣之一,王同皎自然是感到義憤填膺,故時常與王琚等一幫好友在私下裏議論朝政,甚至談起了刺殺武三思的計劃。王琚聞言,欣表贊同。但是,讓王琚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們還沒來得及動手,王同皎就被宋之問兄弟出賣了,旋即被斬首,家產抄沒。王琚擔心受到株連,趕緊逃亡到了江都(今江蘇揚州市),從此隱姓埋名,在一個富商家裏做了教書先生。

可王琚畢竟是一個見過世面的人,其言談舉止自然與常人不同。那個富商觀察了他一段時間,知道此人來歷不凡,日後很可能會發達,於是便將女兒嫁給了他,並且送給了他一筆相當可觀的財產。

在富商家裏當了幾年上門女婿後,帝國政壇再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唐隆政變爆發,睿宗李旦登基,臨淄王李隆基入主東宮,原來的朝廷高官紛紛落馬,帝國朝堂開始了新一輪的大洗牌。王琚意識到自己翻身的機會來了,立刻決定入朝求官。他把這個激動人心的想法告訴了老丈人。老丈人大喜過望,馬上給了他一筆豐厚的盤纏,讓他即刻啟程赴京。

王琚來到長安的時候,太子李隆基正與太平公主鬥得不可開交。王琚對當時的政局作了一番深入的分析之後,決定把寶押在太子身上。

然而,此時的王琚只是一介布衣,他憑什麽攀上堂堂的皇太子呢?不要說想獲得太子垂青,就算見上太子一面,恐怕也是難如登天。

不過王琚是個聰明人。他當然知道,要是沒有一個夠分量的人引薦,自己是不可能鯉魚跳龍門的。

王琚很快就找到了一個能夠幫助他實現夢想的人。

他就是寶昌寺的和尚普潤。

普潤曾在唐隆政變中立功,此時已被朝廷授予三品待遇,享有自由出入東宮之權,是一個政治地位非常高的和尚,只要有他的引薦,王琚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平步青雲。

隨後,王琚利用自己從江都帶來的那筆盤纏開路,很快就成了寶昌寺的大施主,因而自然就成了方丈普潤的常客。

當然,錢不是萬能的。它也許能幫你叩開機遇的大門,但最終能否登堂入室,還要看你的能力和本事。由於王琚對陰陽術數極為精通,在與普潤的交往中,“說以天時人事,歷然可觀”(《舊唐書·王琚傳》),所以很快就被普潤視為高人,並引為知己。不久,普潤就向太子鄭重推薦了王琚。李隆基聽說後,雖然表現出了一副很驚異的樣子,但內心對這種陰陽術數的小道其實是不以為然的。因此他沒有興趣見王琚,只是看在普潤的面子上,賞給了王琚一個諸暨主簿(相當於縣委辦主任)的小官。

王琚滿懷信心地在客棧中等了好多天,最後沒有等到太子約見的邀請,只接到了一張毫無誘惑力的任命狀。

諸暨主簿?

看著那張輕飄飄的任命狀,王琚不禁啞然失笑。

如果我王琚是這麽容易打發的,那我當初就不會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