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料未及的政治災難

這起事件是劉幽求搞出來的。

李隆基這個皇帝的處境難堪,劉幽求這個皇帝心腹的處境也就可想而知了。作為唐隆政變的功臣,他原本以為政變成功後,自己一定可以平步青雲,位極人臣,一勞永逸地成為滿朝文武馬首是瞻的人物,然而結果卻令他大為失望。事後他僅僅被授予中書舍人之職,雖然有“參知機務”之權,但充其量只能算是三級宰相,地位遠在三省、六部的正副長官和那些一、二級宰相(同中書門下三品、同平章事)之下。

盡管劉幽求後來又逐步擢任尚書左丞、戶部尚書等職,玄宗登基後他又進位為右仆射、同中書門下三品,但這些職務仍然與他此前的心理預期差距甚大。

尤其讓劉幽求憤憤不平的是,那些原本應該被砍頭的韋後黨羽不僅沒有人頭落地,反而在短暫的貶黜之後又紛紛回朝,甚至一個個入閣拜相,紛紛爬到了他的頭上,這他奶奶的算什麽事兒?(《舊唐書·劉幽求傳》:“幽求初自謂功在朝臣之右,而志求左仆射,兼領中書令。俄而竇懷貞為左仆射,崔湜為中書令,幽求心甚不平,形於言色。”)

而眼下,太平一黨由於不甘心讓太子上台,正蠢蠢欲動,大有將李隆基重新廢黜之勢。萬一他們的奸謀得逞,李隆基自然是沒有好日子過了,而他劉幽求作為李隆基的頭號心腹,又豈能活得舒坦?不要說“位極人臣”的夢想從此煙消雲散,就連當下已經到手的權力和富貴恐怕也要變成黃粱一夢,甚至肩膀上的腦袋八成也得搬家。

劉幽求會甘心接受這樣的結局嗎?

當然不會。

劉幽求能夠從一個小小的朝邑縣尉變成今天的帝國宰輔,靠的就是不平則鳴的勇氣和血性,靠的就是該出手時就出手的膽識和魄力。所以,為了實現自己位極人臣的夢想,同時為了幫助李隆基鞏固剛剛到手的皇權,劉幽求毅然決定——再搞一場政變,徹底鏟除太平一黨!

搞政變當然需要軍隊。劉幽求很快就聯絡了一個禁軍將領,並與他達成了共識。

這個人名叫張暐,時任右羽林將軍,是玄宗李隆基的一個舊交。

此人出身於富豪之家,為人疏闊豪爽,好結交四海賓朋,尤喜射獵宴遊。李隆基在潞州擔任別駕時,張暐在附近的一個地方擔任縣令,兩個人一來二去就認識了。張暐交遊廣闊,閱人無數,自然看得出這個年輕的親王並非尋常之輩,於是傾力結交,跟李隆基打得火熱,三天兩頭在一起聚宴飲酒,遊玩打獵。(《舊唐書·張暐傳》:“會臨淄王為潞州別駕,暐潛識英姿,傾身事之,日奉遊處。”)

有一次,張暐請了一個叫趙玄禮的著名樂人到他家裏演出,趙玄禮帶了自己的女兒同行。這個女孩長得美麗動人,而且能歌善舞,當李隆基受邀到張暐府上作客時,頓時一見傾心,很快就和這個女孩好上了,並且生下了一個兒子(這個女孩就是後來的趙麗妃,生下的兒子就是後來的太子李瑛)。由於李隆基身份特殊,不便迎娶這個出身卑微的歌姬過門,於是張暐便替他金屋藏嬌,讓趙氏母子住在自己的府上。李隆基對此當然是感激不盡,從此更是將張暐視為知己。

唐隆政變爆發後,李隆基入主東宮,旋即把張暐召至身邊,讓他擔任東宮官吏,不久又將其擢為侍禦史,稍後又拜為禦史中丞。李隆基登基後,為防範太平公主,特意將張暐調任右羽林將軍,把一部分禁軍兵權交給了他。

既為天子故舊,如今又手握禁軍,可見張暐在玄宗心目中的份量非同一般。劉幽求正是看上了這點,才邀他入夥共謀大事。

作為憑借政變起家的人,劉幽求在這方面自然是輕車熟路的,於是很快就和張暐制定了一個完整的計劃。一切就緒後,張暐立刻去向玄宗請示,說:“竇懷貞、崔湜、岑羲等人都是太平公主一手提拔的,如今他們利用宰相的權力日夜密謀,事態看來已經非常嚴重了。古人說,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如不及早打算,一旦他們先發制人,陛下和上皇恐怕都會有危險。臣以為,應該立即采取行動將他們誅殺!劉幽求與臣已計劃停當,臣既然職典禁兵,自當為陛下赴湯蹈火,視死如歸!如今,只等陛下一聲號令,臣等即刻動手。”

李隆基知道,自己和太平公主的矛盾已經發展到不共戴天的地步了,所以遲早會有刀兵相見的一天。與其坐等這一天的來臨,讓自己陷入被動,還不如主動出擊,先下手為強!盡管李隆基也知道目前的各種準備還不是很充分,但是多等一天,磨刀霍霍的太平公主勢必會向自己逼近一步,危險就會加重一分,既然如此,那就只好放手一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