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政治惡鬥

自從李隆基當上太子後,太平公主的心情幾乎就沒有輕松過。

盡管早在唐隆政變之初,她對這個能力過人的侄子就懷有很深的戒備,可直到李隆基在爭奪朝權的鬥爭中漂漂亮亮地贏了第一回合,太平公主才赫然發現——李隆基的魄力和手腕還是遠遠超出了她的預料。

不過,太平公主並不十分擔心。

因為她自信——姜還是老的辣。雖然李隆基初試啼聲就搞得滿朝皆驚,但是太平公主相信,以自己從政多年所累積的智慧和經驗,對付這個初出茅廬的毛頭小子還是綽綽有余的。

更何況,李隆基身上還有一個致命的軟肋。

那就是他庶出的身份和相對靠後的出生順位。

太平公主相信,只要死命抓住這個軟肋,就完全有可能把李隆基從儲君的位子上弄下來。連皇帝李重茂都可以輕而易舉地廢掉,更何況他一個小小的太子?

為此,太平公主開始在朝野上下到處散布輿論,聲稱李隆基不是嫡長子,沒有資格立為太子。在太平公主看來,只要把李隆基廢掉,重立一個柔弱暗昧的太子,她就能長久地把持帝國權柄。

面對太平公主咄咄逼人的姿態,睿宗李旦的心裏老大不舒服。自從被兒子和妹妹擁立的那一天起,李旦就給自己確立了一條底線,那就是——無論他們兩個如何爭權奪利,自己始終都要保持不偏不倚。

換言之,李旦給自己的任務,就是維持雙方的勢力均衡,只求大家相安無事。可現在,太平公主的做法顯然已經觸及了他的底線,他當然不能無動於衷。所以睿宗很快就頒發了一道詔書,下令任何人都不準再談論廢立太子之事。

然而,太平公主對睿宗的詔令卻置若罔聞。除了繼續散布流言外,她又利用自己多年來精心打造的人脈關系網,開始在李隆基身邊不斷安插耳目,對他實行全天候的監控。只要太子有任何細微的過失,她都會第一時間向睿宗呈上密奏。

通常情況下,這一招是很管用的。無論是太宗時代的太子李承乾,還是高宗時代的太子李賢,都是在私生活方面出了問題,最後遭到了廢黜流放的厄運。所以太平公主信心滿滿地認為,這麽一來,很快就會抓住李隆基的小辮子。

可結果卻完全出乎她的意料。

因為李隆基不是笨蛋。他知道身邊都是太平公主安插的“特務”,所以一舉一動都萬分小心,中規中矩。到頭來,太平公主派去的那些特務都累得半死,也只是搜羅了一些雞毛蒜皮的東西,根本不足以整垮李隆基。

頻頻出手卻傷不到李隆基一根汗毛,讓太平公主十分惱火。景雲二年(公元711年)正月,太平公主突然做出了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舉動,乘坐車輦進入皇城的光範門,把宰相們堵在了下班回家的路上,然後跟他們說了一番意味深長的話。這番話的意思很明顯,就是要迫使他們一起出面,敦促睿宗廢立太子。

誰也沒有料到,太平公主居然會在大庭廣眾之下公開攤牌。

宰相們一個個臉色煞白,半晌無語。

這裏頭的水太深了!現如今的大唐帝國,還有什麽比這件事的水更深呢?

宰相們沒人想去蹚這趟渾水,所以始終面面相覷,誰也不敢接腔。

最後,一個宰相站了出來,迎著太平公主倨傲的目光,從容說道:“東宮有大功於天下,真宗廟社稷之主,公主奈何忽有此議?”(《資治通鑒》卷二一〇)

太平公主定睛一看,這個公然和她唱反調的人,就是太子李隆基的心腹,如今帝國政壇上風頭最健的宰執大臣——宋璟。

太平公主森然一笑。

很好,說得很好!她一邊冷笑,一邊深長地看了宋璟一眼,然後快步走回車輦,命車夫掉轉馬頭,在眾宰相驚魂未定的目光中絕塵而去。

望著太平公主漸漸遠去的車輦,宋璟的心頭瞬間沉重如鐵。

他知道,太平公主絕不會善罷甘休。

一場政治惡鬥已經在所難免……

既然在所難免,當然要先下手為強。

宋璟和姚崇隨後就向睿宗私下奏言:“宋王成器是陛下的嫡長子,豳王守禮是高宗的嫡長孫(李守禮是李賢的嫡長子,在高宗的所有孫子中排行最大。也就是說,他和李成器都比李隆基更有資格入繼大統,所以客觀上都對太子的地位構成了威脅)。如今,太平公主又在其中挑撥離間,臣等擔心太子會有危險。為保社稷安寧、東宮無恙,應將宋王和豳王外放為地方刺史,同時撤除岐王(李旦四子李隆範)、薛王(李旦五子李隆業)的禁軍兵權,讓他們分任太子左、右率(東宮武官),事奉太子。此外,也是最重要的是,應將太平公主及駙馬武攸暨遷出京師,於東都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