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皇後到天後(第3/6頁)

至此,武後又一次以她那絕頂高明的政治手腕化解了危機,並且強化了“二聖臨朝”的政治格局,進一步鞏固了自己的權力和地位。

其實,平心而論,武後在掌控朝政的這些年裏,大多數時候確實是在幫高宗打理政務的,基本上沒有打什麽個人的小算盤。

要是從顯慶五年高宗患上風疾算起,武後參於朝政已經整整十年;就算從麟德元年的“二聖臨朝”算起,武後垂簾聽政也已經六年。在這麽長的時間裏,武後既沒有在外朝培植新的政治勢力,也沒有引進任何強勢幹政的外戚。單憑這一點,武媚這個輔政的皇後也算當得盡職盡責,並沒有多少值得詬病和指摘的地方。也許正因如此,高宗才會越來越倚重她。

當然,武後表現得如此謹慎和內斂,一方面固然是為了博取高宗的信任,另一方面,其實也是因為她的外戚力量先天不足——那幾個同父兄和堂兄弟老早就被她搞掉了,他們的兒子也均遭流放;如今唯一一個在朝中任職的外戚,就是她姐姐韓國夫人的兒子賀蘭敏之。

說起這個賀蘭敏之,武後本來也是要用心培養的,不承想這小子純粹是爛泥扶不上墻,讓武後傷透了心。

賀蘭敏之據說是長安有口皆碑的美少年,長得明眸皓齒、玉樹臨風,而且腹有詩書、才華橫溢。史稱他“不雜風塵,鸞章鳳姿”,“風情外朗,神采內融”,“飛文染翰,為伯為雄”。(《全唐文補遺》第二輯《大唐故賀蘭都督墓志》)古代的墓志大多都有溢美吹捧之嫌,賀蘭敏之這一篇也不例外,但是綜合兩《唐書》、《資治通鑒》等各種史料來看,說他是才貌雙全的美男子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武後確實有心栽培賀蘭敏之。早在武後當年除掉武元慶等人之後,就奏請高宗以賀蘭敏之為武士彟的繼嗣,改姓武,襲爵周國公,並擢升他為弘文館學士、左散騎常侍。

然而,賀蘭敏之卻根本沒有理會武後的一片苦心。

首先,他在政治上就沒有和武後站在一邊。這一點武後是在乾封元年看出來的。當時魏國夫人賀蘭氏因武氏兄弟獻食而暴亡,賀蘭敏之參加妹妹的葬禮時,高宗哭著對他說:“我上朝時她還好好的,怎麽一退朝就中毒不治了呢?事情為何發生得如此倉促?”

如果賀蘭敏之夠聰明的話,不管他當時心裏想什麽,都應該立刻把責任推到武氏兄弟身上,請高宗主持公道,說一些依法嚴懲武氏兄弟、替妹妹報仇之類的話。

可是他沒有。

他自始至終只是陪著高宗傷心落淚,什麽話都沒說。

這說明什麽?

這至少表明——他知道殺死妹妹的兇手不是武氏兄弟。

當武後得知賀蘭敏之對這件事的反應之後,她只淡淡地說了四個字:“此兒疑我。”(《資治通鑒》卷二〇二)

心機縝密的武後知道,賀蘭敏之已經猜出誰才是幕後真兇了。

就是從這個時候起,武後意識到,這個賀蘭敏之絕對成不了自己政治上的幫手。

除了政治上讓武後覺得靠不住之外,賀蘭敏之的個人秉性和所作所為也讓武後深感厭惡。

因為這小子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花花公子,基本上什麽樣的女人都敢搞。

最讓武後吐血的就是,和賀蘭敏之私通的女人,有一個居然是他的外祖母,也就是武後的母親——楊氏!

八九十歲的外祖母居然與自己年方弱冠的親外孫通奸?

如此聳人聽聞、匪夷所思的亂倫故事,即便是今天最惡心的八卦記者恐怕也杜撰不出來,可這在當時的長安卻幾乎是一個公開的秘密,各種有關的史料也對此言之鑿鑿。如《舊唐書?武承嗣傳》稱:“敏之既年少色美,烝於榮國夫人,恃寵多愆犯,則天頗不悅之。”《資治通鑒·卷二〇二》也稱:“敏之貌美,烝於太原王妃(楊氏)。”

武後感覺自己的臉真是被這祖孫倆給丟盡了!

而更讓武後無語的是——花花公子賀蘭敏之惡心人的事情還遠不止此。

當時太子李弘已經長大成人,高宗和武後準備為太子納妃,於是從眾多的名門閨秀中挑選了司衛少卿楊思儉的女兒。這個女孩據說長得天姿國色,所以高宗和武後都很滿意。可沒人會料到,就在太子即將舉行大婚之前,這個該死的賀蘭敏之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韙,喪心病狂地把這個準太子妃逼奸了!

武後又驚又怒,被迫取消了太子與楊氏的婚約。

賀蘭敏之之所以敢如此肆無忌憚,就是因為他自認為有他的外祖母兼老情人楊氏撐腰。武後雖然氣得渾身發抖,但是礙於母親的面子,也只好忍了。

賀蘭敏之有恃無恐,沒過多久,居然又把魔爪伸到了太平公主身邊。眾所周知,武後的長女多年前就已夭折,所以武後一直將這個小女兒視同掌上明珠,捧在手裏怕摔了,含在嘴裏怕化了。可武後做夢也不會想到,這個色膽包天的賀蘭敏之竟然趁著太平公主出宮去看望榮國夫人的機會,又一次淫心大發,逼奸了小公主身邊的侍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