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鹿死誰手

陳宦:字養铦,湖北人,秀才出身。陳宦以善於官場投機而出名,先為黎元洪幕僚,後又投身袁世凱,是袁世凱復辟帝制的積極擁護者。袁世凱派他接替胡景伊,通過“削藩”來控制四川。

梁啟超:維新派和立憲派的代表人物,蔡鍔的老師,進步黨的創始人。

唐繼堯:字蓂賡,雲南人,同盟會員。唐繼堯繼蔡鍔出任雲南都督,並共同發起護國戰爭。他缺乏蔡鍔那樣的政治眼光和謀略,督滇時期,內政不修,慣於窮兵黷武,極力推行“大雲南主義”,要把川滇黔都置於其統治之下,以便成為獨霸西南三省的“西霸王”。

劉一清:和鄧漢祥同為陳宦幕僚,屬於反對帝制派。

周駿:字吉珊,四川省成都金堂人。初入四川武備學堂,後畢業自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中華隊第六期。他曾在速成學堂考試時,破格錄取了楊森。護國戰爭期間,任川軍第15師師長。

馮玉祥:字煥章,安徽人。馮玉祥是陳宦的老部下,陳宦對之有知遇之恩,作為護衛主力帶在身邊,為隨同陳宦入川的三個北洋旅長之一。

這邊尹昌衡正忙得不亦樂乎,他卻意外得知,成都老家那邊早已起了變化,有人鳩占鵲巢,惦記起了他的交椅。

令人驚異的是,這個可惡的斑鳩不是他提防過的副都督,恰恰正是他曾格外倚重和信任的胡景伊。

事實證明,胡景伊城府之深,遠非性格粗略的尹昌衡所能及。他平時處處奉迎尹昌衡,出現在尹昌衡眼裏的形象,也儼然就是一個幹練持重的“老忠臣”,但其實他內心裏一時一刻都沒斷過“彼可取而代之”的念頭。

得知尹昌衡有意親自西征,胡景伊馬上秘密約見各報社記者,要他們盡量鼓吹西征,以此通過輿論把尹昌衡架上西征的馬車,讓其即便後悔也找不到退路。

和尚一離開廟便不靈了,這就叫調虎離山,咬人的狗不露齒在送尹昌衡出征時,胡景伊表現得完全和那個白帝城被托孤的孔明一樣。他信誓旦旦地告訴尹昌衡:你只管打仗,後方有我管著,盡管放一百個心。等你功成回師,都督一職還是原物奉還。

話猶在耳,已經挖起了少主人的墻角。 尹昌衡有膽量有威望,也有能力,仿佛劉備,而不是劉備的兒子阿鬥,要挖他的墻角,非得找個強有力的後台不可。

這個後台,便是北平的袁世凱。

胡景伊與袁世凱以前沒有淵源,要拉關系,必須靠“跑步前進”。為此,他專門派駐了駐京代表,每個月僅活動經費就超過一萬元,終於與袁世凱身邊的親信陳宦搭上了線,並通過這條門路,成功地“投身”於袁氏門下。

做小弟的,必須要知道大哥的喜好。有了北平的眼線,胡景伊很快就掌握了袁世凱的好惡。

其時同盟會與其他幾個小黨已合並組成國民黨,意欲通過“議會道路”來實現政治理想,袁世凱最不喜歡的就是國民黨。

對以前的革命黨人,袁世凱還只是鄙視,認為不過是一群披著現代外衣的梁山盜賊。等國民黨成立,鄙視很快就轉變成了厭惡,因為顯而易見國民黨對他的寶座形成了威脅。

獲知這個秘密,胡景伊幾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尹昌衡走後,成都實行軍民分治,胡景伊代理軍權,原先的副都督則掌民政權。胡景伊連民政權也想抓在自己手裏,而他踢對方出局的武器就是告訴袁世凱,那個副都督是國民黨員。

袁世凱隨即來了份電報,把副都督調到北平,其民政長一職也由胡景伊一手兼掉。

在獨攬四川軍政大權後,胡景伊又加緊拉攏各師師長,以孤立尹昌衡。

尹昌衡不是聾子瞎子,雖然身在川邊,但也會有人向他報告成都方面的情況,他一聽就急了。

以為胡景伊是“老諸葛”,原來對方卻是司馬懿,托孤的結果,是連孩子都要讓這老小子給拐走了。

尹昌衡趕快從川邊趕回成都,要找胡景伊索回都督方印。

聽說尹昌衡回來了,胡景伊先是躲進城外的寺廟,拒不露面。在輿論的壓力下,實在藏不住,才不得不出來與尹昌衡談了一下,表示願意奉還川政,不過他說要電呈袁世凱批準才行。

之後胡景伊沒有食言,三次去電北平,請求讓尹昌衡復任都督。

尹昌衡以為這下總可以官復原職了,因為所謂批準,向來只是走個過場而已。

孰不料事情的發展大大出乎他的意料。袁世凱回電,不是批準,而是申斥,對尹昌衡的申斥,說你不好好地在川邊待著,跑成都來幹什麽。

素來咬人的狗不露齒,若比玩陰的,尹昌衡哪裏是胡景伊的對手。就在胡景伊答應歸還川政的同時,他給他的駐京代表發去一份密電,無中生有地說尹昌衡是國民黨員,“如果回任,對大總統是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