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亂世梟雄

黎元洪:北洋軍人,武昌起義時任湖北都督,辛亥革命後任北洋政府副總統,地位很高但無實權,政治上偏向於南方黨人。

王子騫:同盟會員,熊克武的幕僚及代表。

趙爾豐:四川總督,曾平定西藏叛亂,實行“改土歸流”,但因鎮壓保路運動成為眾矢之的。

蒲殿俊:四川名紳,保路運動領袖。

尹昌衡:字碩權,生於四川省彭州市升平鎮。初就讀四川武備學堂,後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中華隊第六期。尹昌衡因性格豪放,膽略過人,在川籍軍官中擁有較高聲望。辛亥革命後,被推為四川都督,系老川軍中第一位具有實際意義的軍事統帥。

趙爾巽:趙爾豐的哥哥,在趙爾豐之前任四川總督。趙爾巽是老川軍前身第十七鎮新軍的創建者,一手提拔了尹昌衡。

蔡鍔:字松坡,湖南人。蔡鍔是民國時期著名軍事家,“中國士官三傑”之一,在軍事理論和實踐上均有較高建樹。在他擔任雲南都督期間,滇軍威震西南,多次以援川為名入據川境,開滇軍“侵川”之先河。

胡景伊:字文瀾,生於重慶市巴南區。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中華隊第三期,是四川留學士官學校的第一批學生,與蔡鍔是同學。回國後任教於四川武備學堂,與尹昌衡有師生名分。胡景伊是個老狐狸級別的人物,心機極深,視熊克武和革命黨人如寇仇,新老川軍之戰即由此引發。

袁世凱:創立了北洋新軍,是北洋各系的首領,辛亥革命後出任臨時大總統,繼而正式當選為民國政府首任大總統。

1911年10月,憑借武昌起義的成功,革命黨人得以控制武漢三鎮。

這只是多米諾骨牌的第一張。在此之後,關內十八省中,共有十四省先後響應,這些省大多成立了民軍,並以所在省份的簡稱為號,比如湖北民軍就稱為鄂軍。

鄂軍、蘇軍、浙軍等等,一長串名單裏,唯獨沒有四川的影子。真是起個大早,趕個晚集,不過一切還來得及。

首先得找一下熊克武。

這位仁兄正在到處奔忙。武昌起義前,他正在陜西,準備策動當地軍隊起義,武昌起義後,馬上到武昌與黃興商討作戰方略。及至武昌告急,又急匆匆地趕到上海,催促江浙聯軍進攻南京,以間接援助武昌。

其時,川籍革命黨人已雲集上海,大家夥兒把熊克武團團圍住:“南京也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攻下,就算攻下了,離北平還遠得很。”

那怎麽辦呢?

“不如我們四川人自己擼起膀子幹,組織軍隊興師北伐!”

這支軍隊被稱為蜀軍,它不代表川軍的全部,但卻是所有川軍裏面第一個以省為號的軍隊。在眾人的推舉下,熊克武負責牽頭組建蜀軍。

組建軍隊,讓人最頭疼的不是人,而是錢。同盟會總部給了十萬元,但遠遠不夠,有人建議向四川鐵路公司借款。後者曾是四川保路運動的主角,正是因為政府試圖將其收為國有,才直接誘發和助推了武昌起義。

武昌起義之後,四川鐵路公司成了配角,再沒人關心或在乎它的存在。其實這個民營公司就算不實施國有化,也已經經營不下去了,裏面那叫一個爛和亂。

搞到如此地步,真是怪不得政府,都是股東們挪用資金炒股所致。這些股東本想趁股市紅火時狠賺一把,沒想到突然全線飄綠,結果就虧到了不堪回首的程度。

所有股票裏面,只剩下一種英國人發行的“蘭格志”股票尚算值錢,可以用它作抵押來買東西。

“蘭格志”股票被保存在兩名四川商董手裏,他們如今都在上海。但要想讓他們出借股票並非易事。熊克武多方動員,好說歹說,二位始終不肯松口。原因當然是怕“借”出去後雞飛蛋打,一去不回。

直捅捅地辦事,就像包全肉的餃子,太膩味,所以很難塞進人家嘴裏,但如果能加點大蔥就不一樣了。沒多久,“大蔥”就不請自來了。

黎元洪在武昌起義中被革命黨人推為湖北都督,他的衛隊長姓黃,經過“鹹與維新”,自然也成了“革命同志”。在武昌之役中,黃同志受了傷,被送到上海就醫。這樣一來,更了不得,人家現在是老革命了。

老革命碰到的新問題,就是得有槍杆子,所謂蓋廟立旗杆,自己做山神。黃某是四川人,同樣知道“蘭格志”股票的好處,傷一好,他就跑去找二位商董“借”股票。

當然得到的又是一番托辭。黃同志眨巴眨巴眼,也沒有再勸,而是掏出一把手槍。

“敢情你們還不知道我是誰吧?看看我姓什麽,對了,我就是黃興大元帥的兄弟!你們長了七個頭八個膽,敢跟我作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