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這也是三國

羅佩金:字熔軒,雲南人,同盟會員。羅佩金擔任過蔡鍔的幕僚長,在滇軍中有“智囊”之稱,但並無獨當一面的統帥之才,出任四川督軍後,仍站在雲南立場,代表滇軍利益,對川軍竭力打壓。

劉存厚:字積之,生於四川省簡陽市。初入四川武備學堂,後畢業自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中華隊第六期。劉存厚注重廣結人脈,在川軍將領中較為突出,因此成為川軍“武備系”後期的核心人物。

吳蓮炬:劉存厚的智囊及駐京代表,具備遠見和縱橫手段。

張瀾:參與保路運動,為領導者之一,曾遭趙爾豐逮捕。他是進步黨人,在四川擁有較高聲望。

鐘體道:生於四川省綿竹市。任川軍第三師師長,劉存厚在川軍中最可靠最得力的同盟夥伴,段祺瑞:北洋政府總理,個性倔犟,一貫主張以武力平定南方,統一中國,是一個實權派鐵腕人物。

靳雲鵬:段祺瑞手下四大金剛之一,對劉存厚有知遇之恩,為劉存厚在北洋政府中的主要靠山。

陳澤霈:羅佩金的幕僚長,但在擔任川軍第四師師長後,與劉存厚等其他川軍師長站到一起,“背叛”了羅佩金。

戴戡:字循若,貴州人。戴戡以四川省長之任,代表黔軍利益駐川,在成都與羅佩金、劉存厚成鼎足之勢,稱為“一國三公”。三方力量中,他的力量最為弱小,政治上依靠進步黨。蔡鍔出國之前,推薦了兩個人分別代理四川軍政,其中一人是他的參謀長羅佩金。

羅佩金畢業於陸士第六期。他是一個非常有眼光的人,當年蔡鍔在廣西屢不得志,就是羅佩金慧眼識英才,想方設法將蔡鍔調到了雲南,並甘居其下,從而促成了一位棟梁之材的脫穎而出。在羅佩金賞識提拔過的人才中,甚至還包括當時尚為小字輩的朱德。

除了眼力好之外,羅佩金也很有謀略。他在滇軍中素有“智囊”之稱,雲南起義時,真正能控制滇軍,並發揮主導作用的,不是蔡鍔,而是羅佩金。

在發起護國運動之前,蔡鍔曾讓這位參謀長幫他制定作戰方案。羅佩金擬定的方案是“先實後虛”,即讓護國軍以剿匪為名,向四川發起進攻,等拿下重點城市後,再宣布雲南獨立。蔡鍔出於種種考慮,將方案改成了“先虛後實”。

應該說,兩種方案各有優缺點,蔡鍔講的是政治,羅佩金著眼的是軍事,若僅從軍事角度而言,羅佩金之計實有奇兵效果。

滇軍要出師雲南,卻被孔方兄卡了脖子。又是羅佩金一咬牙,將祖上幾代人積攢的家產都拿出來抵押,才貸來了軍餉。

護國運動結束後論功行賞,蔡鍔排第一,羅佩金居其二是沒有問題的,也因此被譽為“護國中堅”。

可是生活永遠不會這麽富有邏輯,它就像俄羅斯方塊,稍不留神,就會放錯位置。

羅佩金天生是做軍師、搖鵝毛扇的材料,卻並不是一個統帥之才。當這樣的人被放錯位置時,也就意味著悲劇離他不遠了。

狐狸尾巴身為四川督軍,他的立場還站在雲南那一邊,不僅思維模式和唐繼堯如出一轍,而且仍像是唐繼堯的參謀長,唐要他做什麽,他就做什麽。

唐繼堯需要羅佩金做的,無非還是揩四川的油,來養雲南的兵。他前期不肯多投入兵卒,後期已經進入停戰談判,卻大舉增兵,導致護國之役結束時,滇軍已先後入川達十二個營,除損失掉兩個營外,還剩下十個營。

不打仗了,滇軍理應大部撤回雲南,可實際上一個也沒走。之後羅佩金又從雲南大批招兵,加上原先的十個營,編足了兩個師的駐川滇軍。

這些從雲南招來的新兵都是徒手兵,也就是空著兩只手跑到四川的。羅佩金一聲令下,把四川兵工廠半年所生產的槍支全取出來,用以武裝新兵。

四川兵工廠是西南唯一的兵工廠,據說其規模僅次於漢陽兵工廠,生產設備均系進口,能仿造德式步槍,擁有日產五十支步槍的生產能力。自羅佩金督川後,這家兵工廠便成了滇軍的定點軍火庫。

滇軍的裝備原本很差,多為雜色槍,射程好一些的,是清末從國外購進的洋擡槍,到現在都已經陳舊不堪了。羅佩金於是幹脆把十個營滇軍的武器也換成了清一色的川造,真個是不拿白不拿。

羅佩金似乎從來不把自己當成四川的父母官,他對自己的定位,一直是一個外來戶。在他的影響下,滇軍官兵也變得越來越狂妄驕橫,儼然把自己當成了征服者,把四川人當做了奴隸。

羅佩金在成都設立衛戍司令部,每天派滇軍巡查隊在成都的各條街上巡查。巡查隊的架子十足,且分外駭人,屬於讓你看一眼就魂飛魄散的那種——排在第一列的只有一個士兵,這個士兵雙手捧令箭,令箭一尺多長,箭頭用油布包著,呈箭頭形,油布上則寫著朱紅大字:“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