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軍撤離大陳島的前前後後

在與蔣介石磋商大陳撤退的過程中,從1月23日起,美國政府命令第七艦隊從菲律賓、日本、中國香港等地相繼調遣“中途島”號、“大黃蜂”號等5艘航空母艦、32艘驅逐艦、100余艘可供登陸的其他艦艇駛往大陳島東南海域。美國空軍第18航空隊的轟炸機和第13航空隊的戰鬥機群也到達大陳海域上空。但是艾森豪威爾總統沒有下達命令,所有艦隊不能采取行動。而總統只有根據台灣方面提出援助請求,才能發布命令。蔣介石還在要求美國協防金門、馬祖的問題上與美國政府糾纏,使美國官員感到很不耐煩。2月4日,當顧維鈞再次到美國國務院交涉時,副國務卿胡佛不客氣地對他說:“大批的美國海軍和空軍部隊已經進入戰位,也許再等不了24小時了。”因為海軍艦艇上沒有安排輪班軍官,許多人不得不連續值班。艦隊司令向政府提出:如果24小時內接不到命令,他有可能將艦隊撤回沖繩基地。這樣,蔣只得接受了美國的建議。

7日,蔣介石發表《告海內外同胞書》,宣布“撤退大陳駐軍,移至金門、馬祖”。此時,蔣介石的心情是很沉重的。他也明白靠自己的力量保不住大陳,但是他的“盟友”美國人在關鍵時刻又一次出賣了他。強大的第七艦隊遊弋在台灣海峽,只是用來幫助他撤退的。沒有實力,蔣只好任人擺布。

2月6日,台灣“國防部”下令實施“金剛計劃”,由中美聯合執行大陳地區軍民總撤退行動。為了執行這個計劃,蔣經國2月2日來到大陳。他的任務是巡視大陳情況,安定人心。在這個風雨飄搖的時刻,他敢於來到戰區,使國民黨官兵感到了一絲安慰。他在大陳的街上看望民眾,表示關懷,其實他自己也很不安心,不知何時才能安排撤退。本想回台灣匯報情況,又怕自己的離去動搖軍心,所以他要身先士卒,在貓耳洞和士兵共度夜晚。

7日,海上出現了美國軍艦。大陳國民黨軍搭起浮橋,用登陸艇、舢板和機帆船接軍人和民眾上艦。8日上午,台灣“國防部長”俞大維、蔣介石次子蔣緯國也率領台灣艦隊到達大陳,指揮撤退。撤退基本完成後,2月10日早晨,蔣經國帶領部分將領、美軍顧問、記者和士兵,在山頂舉行最後一次升旗儀式。蔣經國表情肅穆,他心裏明白:這幅青天白日旗幾天後就會被解放軍踩在腳下,再想回來是遙遙無期了。走到碼頭時,山上傳來工兵爆破的聲音。劉廉一在駐守大陳期間,指揮國民黨士兵日夜構築工事,山上、水際、灘頭,堡壘溝壑縱橫,山裏也構築了坑道和火力點。可以想象,如果解放軍再次發起大陳登陸作戰,其困難程度和傷亡肯定會超過一江山之戰。現在的撤退,使劉廉一半年多的努力在一天之內化為烏有,他淒然說道:“費了這麽多的心血,一下子什麽都完了,鬧了一場空。”2月13日,大陳撤退的船隊全部到達台灣。

美蔣聯合組織大陳撤退期間,解放軍浙東前指一直密切監視。在頭門山炮兵陣地,戰士們可以看到海上龐大的美國軍艦,美軍飛機在海面上盤旋。大家頭一次看到如此強大的美國艦隊,心情難免緊張。軍委嚴格按照對美帝國主義的政策,既不主動惹是生非、又不示弱的自衛原則,各部隊嚴陣以待,但一炮未放。當發覺大陳敵人撤逃後,張愛萍司令員、王德參謀長命令部隊分乘20艘船艇,在海軍掩護下,於2月13日登陸大陳島。大陳撤退後,國民黨軍在浙江沿海僅剩一個南麂山島。雖然台灣方面建議將該島與金門、馬祖作為一個“島群”來防禦,但美國政府拒絕了蔣的要求。2月22日,華東空軍轟炸南麂山島。無奈之下,2月25日,國民黨海軍艦艇接應守島的4000名國民黨軍和2000名民眾撤離。2月26日,解放軍登上南麂山島。至此,浙江沿海島嶼全部解放。

國民黨軍撤離大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