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王的密使(第3/6頁)

“我從這兒過,你竟敢坐著不動,你應站起來向我施禮!”楊秀清的老同叔(父親的堂弟)沖秦日綱的馬夫大聲怒吼,那馬夫立時被“鞭打二百”,並被押送到黃玉崑那裏。

黃玉崑是桂平人,在衙門裏走動過,為別人代寫過訴訟狀,所以有點法律知識,在老人中算有學問的。當年營救馮雲山,他有一份功勞。另外,他的女兒是石達開的妻子。如今他官拜夏官正丞相,兼管天國司法。

“哦,已打了二百鞭子,這就行啦,不必再給什麽懲罰了。”黃玉崑如此裁決。

老同叔大怒,跑到楊秀清面前道:“我把那馬夫送到黃玉崑那兒,是要他再受懲罰,讓他知道東王的威嚴。可是,黃玉崑不聽,這不是瞧不起你嗎!這事若放置不管,將關系到你的權威。要嚴懲不貸,這也是為你本人著想啊!”

“明白了。”楊秀清答道。

在楊秀清看來,只有當所有人都跪伏在自己腳下時,天下才會屬於自己。半年前,他利用天父下凡,企圖杖打天王,但看到大家求情,他覺得奪權為時尚早。他早就考慮過利用傳統“禪讓”的方式,從洪秀全手中奪取天國元首的地位。但他並不打算慢慢等,他用了最大努力來提高自己的權威。楊秀清是實力的信奉者,認為一切都靠實力。拜上帝會也不過是一種實力,所以他才參加了。後來,被清軍俘獲的李秀成曾供述,楊秀清從不相信基督上帝。楊秀清一切的努力都用在了顯示自己的實力上。現在有人要寬大處理對自己的老同叔無禮的人,對這種人,必須狠狠給他一槌,“東王可怕”的聲音將會因此遍及太平天國,這樣誰都要跪伏在自己面前。老同叔狂怒不已,但楊秀清的措施卻絕非感情用事,他自有打算。

楊秀清命石達開逮捕黃玉崑——自己的嶽父,他想考驗一下諸王中據說最有人望的石達開。可是,黃玉崑憤慨地上書辭職,燕王秦日綱及實際處理行政事務的陳承熔,也都辭職表示抗議。東王已無後退的余地。

“幹一下過火的事,然後再觀察一下反應。”——楊秀清這樣打算。

黃玉崑杖刑三百

秦日綱杖刑三百

陳承熔杖刑二百

馬夫車裂

秦日綱是戰功赫赫的元勛,剛剛被封為燕王。黃玉崑是衛天侯,陳承熔是興國侯。連王侯也因對東王親戚失禮而受嚴酷的懲罰,這確實是一個大震動。

整個天京,誰都不敢出一聲大氣。

楊秀清感到滿足。沒有抗議的聲音,這對楊秀清來說,等於人們已跪伏在他的腳下。至於人們心中結上了什麽疙瘩,他不管。跪下就是承認實力。能做到這樣就很不錯了,楊秀清從來就沒對人心抱過指望。

黃玉崑被剝奪衛天侯的爵位,降為普通兵卒。過了一段時間,石達開提出要求:“想將黃玉崑錄用為翼王府文書,望能得到同意。”

“行吧,想必已經知道我的厲害了。再說,年歲也大了。”

不久,黃玉崑恢復爵位,依舊掌管天國刑獄。

楊秀清讓大家看到了自己的實力和威望,事情就此告一段落。不過,黃玉崑在復職的一段經過,楊秀清不知道。黃玉崑降為兵卒後,為地官又正丞相羅苾芬收留。兩人交往甚密,羅苾芬一直擔心好友會想不開。果然,羞怒的黃玉崑夜間逃跑了,差點投水自盡,幸好羅苾芬發現得早,才把他從水中救起來。羅苾芬隱瞞了這件事。據基督教教義,太平天國把自殺看作是大罪,若發現自殺未遂,就要處斬刑。

楊秀清這樣的人是無法理解黃玉崑的“羞怒”的。楊秀清在廣西時也受過辱,但他認為那是自己實力不濟,被羞辱也怨不得別人。實力至上的人,怎麽能理解常人被羞辱後的心理呢?

“兩年過去了,那麽聰明的東王,對這問題卻一直沒有意識到……”譚七道。

對茶葉進行挑選和分級,稱為“選茶”。工作雖然單調,但是不能分心。據說能一邊思考問題一邊選茶的人,才算是老手。眼睛熟悉茶葉的形狀,手條件反射似的把茶葉向左右兩邊撥開,只需眼、手動作,頭腦自然沒有加進來的必要。每當想休息下頭腦,或想歸納下思想,得出某種結論時,連維材總是在自己面前放上一堆茶葉,然後開始選茶。

“在上海的時間越來越多啦!”連維材自言自語。

金順記總店在福建廈門,但買賣的中心似乎已轉移到了上海。他想盡可能讓年輕人去挑重擔子,自己退居二線。他今年六十八歲,快近古稀之年。在金順記是否要改組的問題上,他感到猶豫。他雖盡力從一線上退下,但他仍是金順記的核心,這個核心太強大了,盡管各地分店眾多,只要他在,就可以統率這些分店,順利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