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力壓制下的武昌(第4/7頁)

撤出武昌的準備工作已開始進行。為了不致在居民中造成恐慌,準備工作秘密進行。太平軍出擊了靠近武昌城的黃州、蔡店,黃州知府和副將都跑了,基本上沒有發生戰鬥。這次作戰的目的是在於征集財物和船只,也就是為撤走計劃做準備。

太平天國在武昌城內設立了“能人館”,用於收容病人,其實就是醫院。當時,廣東、廣西把病人稱作“能人”,因為“病”這個字不吉利。能人館是太平天國花了很大氣力來辦的福利設施。太平天國一方面開辦能人館這樣的福利事業,同時又搞五馬分屍那樣殘忍的處刑。對基督教的理解,自然也是因人而異。除了能人館,還設有相當於敬老院的了老人館和類似文人沙龍的文學館。另外,文獻還有關於設立童子館的記載。這是太平天國首次在占領的大城市中進行的嘗試。

“希望能繁榮興盛起來!”

天王和東王在領導人會議上說。洪秀全在政治上一向很少發言,偶爾說幾句,大家反而很重視。像能人館、老人館、文學館、童子館等福利事業,都是根據洪秀全的設想而辦的。楊秀清更為現實一些,他一方面讓武昌城內繁榮興盛,同時又在底下進行撤走的準備工作。

新年要到了。太平天國制定了一種特殊歷法,這一年的新年相當於陽歷二月三日、陰歷十二月二十六日。一八五三年,即鹹豐三年,太平天國稱之為癸好三年。這一年幹支是癸醜,醜在廣東語中讀音與“醜”相同。為避諱,所以用了它的反義詞“好”字,稱為癸好年。太平天國一方面高舉拜上帝會的旗幟,排斥淫祠邪教,一方面又盛行這種講究吉兇征兆的迷信。高層中,有不少像楊秀清那樣目不識丁的人,因為不識字,就只好憑字音,如果某個字音給人的印象不好,就改為另外較好的字。拿十二地支來說,“卯”字在廣東語中是“無”的意思,於是改為“榮”;“亥”與“害”同音,改為“開”。

快到癸好三年的新年了,武昌的百姓卻暗暗擔心害怕——天王要“選妃”。洪秀全跟歷代帝王一樣,要建後官,要選美女。

“令在湖南湘鄉原籍丁憂之禮部侍郎曾國藩,團練鄉民,幫同辦理搜查土匪事務。”

十二月十三日(陽歷一月二十一日),北京上諭,到達了長沙,由巡撫張亮基遣使送到湘鄉曾國藩手中。這時,武昌已失守。曾國藩在回鄉奔喪途中,湖北巡撫常大淳殉職。曾國藩雖接到上諭,但他並沒有馬上接受的意思。回到家鄉只有三個多月,規定的服喪時間是二十七個月,若是過了一年半載,也許他還可以考慮接受。曾國藩起草了一篇奏文,要“全孝道”。早在接到上諭之前,弟弟曾國荃等人就曾勸說他出山,均遭拒絕。聽到常大淳殉職消息,他心裏動了一動,到門生郭崇燾到來時,他才最後下了決心。郭崇燾也因服喪待在故鄉湖南湘陰。太平軍從長沙撤圍,經過益陽,曾路過湘陰奔嶽州。在湘陰沒有發生戰鬥,但郭崇燾親眼看到太平軍的行軍隊伍,十分憤慨,暗暗罵道:“呸!土匪竟敢用泥巴腳踐踏我故鄉!”

“你得出來!你說不熟悉軍事,可那長毛賊中沒一人讀過兵書,他們不學無術,卻把武昌給攻陷了。以明公之才,相信很快就會精通軍事。你說全孝道,可自古以來,在國家非常時期,服喪期間也當從軍。你是受了上諭的,有誰會來指責明公!這是本朝開基以來的大亂,要是退回上諭,反會玷汙明公聲名。還請明公三思!”郭崇燾眼裏泛著淚花,敦促老師出山。

“請你們稍等一會兒。”曾國藩說罷,離席而去。

在場除郭崇燾外,還有曾國藩的弟弟國荃。他們都以為曾國藩是進裏屋獨自思考去了。曾國藩喜歡沉思默想,甚至可以說是有一種“反省癖”,想來這次是要思考更長時間了。但是出乎二人的意料,曾國藩很快就回來了。

“燒掉了。”曾國藩坐在椅子上。

“燒掉了!什麽燒掉了?”郭崇燾問道。

“奏稿。”

“啊!”郭崇燾眼裏閃出亮光。

曾國藩剛才說過,他已寫好了拒絕聖命的奏稿。燒了奏稿,說明他已決心遵聖命。

“可不是容易的事啊!”曾國藩沒頭沒腦地冒出這麽一句話。

上諭中有“幫同辦理”四字,這並不是輔佐巡撫或總督的意思,而是說具有和他們同等資格來辦理事務的意思,曾國藩得到了特殊的上諭,不必說,肯定會擁有比地方官更大的權限。這確實不是件容易的事。

自始至終,曾國藩都面色蒼白。

“處理好喪事後,就立即動身去長沙吧。”

接到上諭第四天,曾國藩離開了湘鄉。又過了四天,他進入了長沙。